奴性&书法界:两辆车相遇,是传统文化让道?还是丑书让道?

我们在批判丑书时,常有一些丑书的追随者们动辄就拿傅山的“四宁四毋”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那么傅山提出的“四宁四毋”到底是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地解读一下丑书奴们的精神支柱。
奴性&书法界:两辆车相遇,是传统文化让道?还是丑书让道?
文章插图

四宁四毋出自傅山《训子帖》体现了道家美学思想。“四宁四毋”即“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以至催生了“以丑为美”的“丑派”书法,由此提出“四宁四毋”的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也便成了“丑派”书法人的鼻祖。
但纵观傅山其人,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二。傅山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型的书法家、画家,而且是北方学术思想的领袖,著名道家学者,一代名医。纵观傅山一生行事作风与思想主张,可见他本质上是一个以道家思想为中心思想的人物。傅山为人为学本着真性真情、自由自在,反对权威主义教条主义,他非常讨厌奴性,不管是做人还是学习都不能具备奴性。并由此而极力批判当时所谓上流社会是非颠倒的假仁假义。
奴性&书法界:两辆车相遇,是传统文化让道?还是丑书让道?
文章插图

既然是以道家为中心思想,那么什么是“道”?道家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事万物的运动法则。道成就天地万物,却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出自“自然”,因此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即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也就是道家主张的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法则。”就像我们经常提出来的无为而治,就是道家的思想。那么既然傅山讨厌奴性,反对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同时又以道家思想为核心,我们就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奴性&书法界:两辆车相遇,是传统文化让道?还是丑书让道?
文章插图

第一,宁丑毋媚是一种个性,是对权威主义教条主义的宣战。
我来举一个我们正常人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两个人开车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相向而行,而要想能够顺利通过,两车相遇的时候必须有一个车给另一个车让道才行,因为道路不够两辆车同时经过。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行为,因为双方都想快速通过,所以就希望另外一个人能够让自己先过,如果你态度好一点,说不定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毕竟大家都不想耽误时间,但是如果一个人仗势欺人,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指责对方,一定要对方让自己先过,那么就极有可能双方各不相让。即使耽误了再多的时间,我也要和你杠下去,因为如果我让你了,我就是软弱可欺。也就是宁愿我不过,你也别想过。再回到标题宁丑毋媚,其实也就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们真心地想一想,如果是正常的情况下,我愿意耽误我的时间跟别人耗下去么?肯定不是,所以我们是在遇到对方无理取闹的情况下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如果有其他的不伤尊严的选择,我肯定不会这样硬杠对方。所以说,宁丑毋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其本心肯定不是想丑,更不是想宣扬丑的思想。
奴性&书法界:两辆车相遇,是传统文化让道?还是丑书让道?
文章插图

第二,讨厌奴性,做人和做学问都要真性情,尊崇传统,不忘初心。
我们知道,从历届的兰亭奖的获奖情况来看,广大评委似乎有所偏好。也因此,在民间流传着一种获奖体,不管你字写得好坏,只好按着获奖体的路子走,再加上有人帮你指点门路,或者亲自疏通,基本上都能够暂露头角。这个结论不是我下的,而是通过历届大奖赛后,很多书法爱好者共同得出的结论。其实按傅山的思想来说,这就是奴性,为什么这么说呢?也就是我们个别的书法人为了能够得奖,而放弃了本心,放弃了自己原本的审美,放弃了自己的原先的所学,而刻意地去练这种获奖体,一心去迎合评委的审美,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奴性么?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媚,才是最大的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