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就有“立夏不吃肉瘦得皮包骨 。 立夏不吃蛋瘦得不好看 。 ”古时候 , 在立夏有“立蛋”的习俗 。 指的是立鸭蛋 。 我们客家人在立夏要必须吃豆腐的 , 说吃了豆腐不会倒霉 。
五月五端午节 , 家乡的端午 , 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 端午节吃粽子 , 还吃酿苦瓜和用刚收成的黄豆做的客家酿豆腐 。 七月十四 , 客家人又叫“七月半” 。 半年农作物的收成与下半年的耕种已基本结束 , 有喜庆丰收和放假休息的气氛 , 这天家家户户磨豆腐 。 再就是过年的时候了 。 阿公说 , 当时最有盼头的 , 唯有过年吃豆腐了 , 没肉吃 , 吃豆腐赛过肉 。
文章图片
《清异录》第一卷“官志”十六项中第九项记时戢的逸事 , 题曰“小宰羊” , 文曰:“时戢为青阳丞 , 洁己勤民 , 肉味不给 , 日市豆腐数个 。 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 ”据此可知:豆腐早已成为肉类的廉价的代用品 。 过去 , 因为贫穷 , 吃不起大鱼大肉 , 对于他们而言 , 吃豆腐也似是吃肉 。
客家对吃素有两种理解 , 一是不吃荤 , 二是没油吃 。 大年三十 , 年夜饭饭桌上各种大鱼大肉自然是必可不少 , 可是也需要素菜来配 。 除夕的年夜饭一定要吃“酿豆腐” 。 所谓的美味佳肴 , 就是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 , 但凡小时候经常吃 , 而且特别爱吃的东西 , 都得算上去 。 酿豆腐 , 我们从小吃到大 , 怎么都吃不腻 , 年三十绝对不能没有它 。
酿菜做法 , 起源于客家饮食文化 。 酿菜传说源于中原时包饺子的习惯 , 因迁徙到岭南无麦可包饺子 , 想出了酿菜的吃法 。
客家豆腐酿是客家菜里的“头牌” 。 酿豆腐首先要剁肉酱 , 可以选牛肉 , 猪肉、鱼肉来剁 。 也可以根据家里人喜爱的口味在肉酱里加香菇、蒜末 , 姜末、萝卜、虾米、糯米 。
文章图片
阿婆说:“这肉酱不能用绞肉机 , 一定得用手剁 , 才有嚼头 。 ”剁好酱后 , 倒入少许酱油提鲜 , 加入适量的干淀粉 , 使肉馅变得稍微黏稠些 , 锁住食材的水分 。 用筷子将它们搅拌均匀 。 然后再把一块豆腐切成一小块 , 用筷子或勺子挖开一条小沟 , 取出来的豆腐不会被浪费掉 , 用它们来做豆腐汤 。 把肉酱装进去 , 最后把它放到油锅里煎炸至两面金黄 , 再转用砂锅小火炖 , 就成了 。
都说菜过餐就不新鲜 , 不好吃 , 而家里一餐没吃完的酿豆腐再用砂锅小火炖 , 反而更入味 。
客家人的豆腐情
阿公阿婆一辈子在农村生活 , 已儿孙满堂 , 也该安享清福了 。 父亲 , 大伯曾把阿公阿婆接到城市住上一段时间 , 但老人一辈子辛勤劳作 , 一旦闲下来 , 总是不习惯 , 闹着回家 。
他们是闲不住的 , 爷爷喜欢捯饬捯饬家门前的花草 , 田垄上的黄豆 。 奶奶惦记着家里的菜园子 , 闲暇时锄锄地 , 养养鸡鸭鹅 , 捡捡蛋 。 再者 , 城市的蔬菜 , 豆腐总让他们觉得差点味道 。 每次看着盘子的豆腐 , 奶奶总说:“还是家里的豆腐好 , 过年要做豆腐 。 ”
村里的人都知道 , 凡做豆腐的 , 都是心灵手巧的勤快人 。 对于一个老人来说 , 她最大的福气 , 除了儿女孝顺 , 还有树立榜样 , 端正家风 。
文章图片
这世间有“大福”和“小福”之说 。 大福者 , 利己利人;小福者 , 利己不利人 。 阿婆善良 , 勤劳 。 村里不管老老少少 , 都尊敬她 。 从小 , 阿婆就告诉我们:“乖仔 , 阿婆没读多少书 , 没文化 。 但是阿婆滴哩捱类做人 , 要像一方豆腐 。 ”小时候 , 不懂阿婆的话 , 现在才悟 。
- 文人&中国千年间一直流行一种奇怪的小说,里面记载的内容往往非常诡异!
- 搜神记!几千年前的科幻小说,幻想的同时不失严谨,竟和现代科研出现吻合
- 新华社记者#这大过年的,大爷大妈去哪了?
- 梁思成&记者:听说你母亲有无数追求者,林徽因儿子1句话霸气回怼
- 车迟国&西游记的终极秘密:看完取经路上几个国家,才发现西天的严重问题
- 四大名著@为什么民国版西游记被禁播?你看看蜘蛛精穿的啥,这谁受得了
- 西游记中@西游记中,天蓬元帅掌管八万水军,那么,水军的敌人究竟是谁
- 海外北经$《山海经》中记载的4个神秘国度,竟然有一个被考证真实存在!
- 端州石室记$有人练一辈子书法,不过捧人臭脚,白练了!最多也就是“字匠”
- 张无忌#《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能在张三丰手下走几个回合金老已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