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拜年”,如何拜出满满的仪式感?

|“云拜年”,如何拜出满满的仪式感?
本文图片

盼望着 , 盼望着
春节带着“假期大礼包”姗姗而至
“礼包”之中 , 温情满满
既有妈妈准备的一些唠叨
也有爸爸张罗的一桌好饭
当然 , 还有拜年时
来自七大姑、八大姨的“灵魂之问”
不过 , 为做好疫情防控
全国多地发文倡议
通过短信、电话等形式“云拜年”
|“云拜年”,如何拜出满满的仪式感?
本文图片

截图/江门发布
那么 , 如何“云拜年”才能
既完美避开各路亲戚的“灵魂之问”
又收获满满的仪式感?
经验告诉我们
遇事不决之时 , 不妨翻翻历史
|“云拜年”,如何拜出满满的仪式感?
本文图片

明·李士达《岁朝村庆图》
仪式感中 , 心心相依
我们都听过
那个“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人们用烟花爆竹
驱逐了年兽这个“法外狂徒”
一个节日 , 由此诞生
这个故事意味深长
它用颇为玄幻的寓言形式揭示出
自然界的神秘与危险
从而让人们
在满满的仪式感中心心相依
|“云拜年”,如何拜出满满的仪式感?
本文图片

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早在远古时代
舜帝就在一年岁首举行祭祀仪式
“辟四门 , 明四目 , 达四聪”
在四海同心中
走出蒙昧之夜 , 进入文明之晨
月正元日 , 舜格于文祖 , 询于四岳 , 辟四门 , 明四目 , 达四聪 。 ——《尚书》
到了汉朝
“古早版”拜年仪式流行起来
在“称觞举寿 , 欣欣如也”的氛围中
亲人们举起幸福的酒杯
朋友间加固友谊的小船
子、妇、孙、曾 , 各上椒酒于其家长 , 称觞举寿 , 欣欣如也 。 谒贺君、师、故将、宗人父兄、父友、友亲、乡党耆老 。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
在出土的汉代铜镜上
铭刻着许多既古雅又潮流的祝福语
“富贵未央 , 长毋相忘”
“寿如金石 , 佳且好兮”
从中可以想见当时的节俗之美
|“云拜年”,如何拜出满满的仪式感?
本文图片

汉代铜镜/故宫博物院
除了民间
庙堂上的君臣也会相互拜年
其中 , 玄幻感满满的“位面之子”
东汉光武帝刘秀
绝对是一股难得的清流
某年正月初一
太学生出身的刘秀脑洞大开
将拜年宴会变成学术辩论会
输家需将坐垫让给赢家
最终大学者戴凭稳坐五十多张坐垫
正旦朝贺 , 百僚毕会 , 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 , 义有不通 , 辄夺其席以益通者 , 凭遂重坐五十余席 。 ——《后汉书》
此后
春节逐渐触发中国人的美食技能
在南北朝的荆楚一带
椒柏酒、屠苏酒、胶牙饧等饮食
成为拜年宴席上的标配
长幼悉正衣冠 , 以次拜贺 , 进椒柏酒 , 饮桃汤 , 进屠苏酒、胶牙饧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线下吃喝 , “云上”拜年
到了“网红朝代”唐朝
拜年的社交功能+美食属性更加凸显
正月初一以后
亲友之间互邀登门拜年
内容主要是吃吃吃+喝喝喝
长安市里风俗 , 每岁元旦以后 , 递作饮食相邀 , 号为“传座” 。 ——唐·唐临《冥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