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集$青未了||年三十

逢五逢十的徐家庄集,会在每年腊月三十,迎来这一年的最后一个集,村里人叫穷汉集。
村里人说二十五赶集的,都是家里还算可以的,可以置办点年货,穷点的人家一般都是到最后一天去,因为东西最便宜,再卖不出去,就没法在卖了,起码得到正月初十之后才能开市。
穷汉集正好是除夕,早上起来,先跑去大爷家,跟着大爷去请家堂。长辈把供奉祖先的家谱排位拿出来,挂上供奉祖先的堂画,那个时候个子矮,我只能爬到大爷家的八仙桌上,才能够得着墙上的挂扣。然后拿上三炷香、茶水、酒水,到了地方后,大爷嘴里念叨着念词(说是念词,而不是别的,是因为我确实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段流程)。等大爷念叨完了,把香插在地上,倒茶,敬酒,结结实实的磕几个响头,家堂这就算是接完了。也不知道另一个世界的长辈会不会跟着我们,回到家,坐下来踏踏实实的吃顿早饭。
最后一个集$青未了||年三十
文章插图
接完家堂,村里的人都陆陆续续的去赶集,从城子山下顺势东行3公里,到集,集市中心位于艾山西,沂河边上,几十米见方的平地上,就是集市的中心区域,草齐路穿镇而过,正好路过集市,集市摆摊的摊主若不能在中心区域占到摊位,便依公路东西两侧依次摆开,一年里的最后一个集,人最多,也最热闹,南最远到中心校,北最远到汽车站。
那时候到集上后先到理发的那剪个平头,毕竟老话说“正月剪头妨舅舅”嘛。剪完头跟着家里人再去逛集,因为要过年,买的东西会比较多,集市的功能也算齐全,有卖衣服的,有卖菜的,也有专门卖鱼和肉的。一般那一天,会买上一件新衣服,喜欢买衣服的时候不断的挑,试试这件,摸摸那件,总也感觉不够,挑来挑去的那一件,不一定是最称心的,却是最在意的。一件衣服,就是一年所盼。
最后一个集$青未了||年三十
文章插图
买完衣服,跟着家人去买菜,那个时候,蔬菜大棚还没完全流行,集上的菜品并不多,豆芽等应季的菜多一点,家里基本上都屯了萝卜和白菜,还有腌的春芽,晒的金针。年景好的时候家里会买上韭菜、芹菜,从卖鱼的摊位上买点大块的鱼,之所以说是大块的鱼,是因为我自始至终都没见过整个鱼到底什么样子,卖鱼的是鲁村本家姓的,每次去都会热情的打招呼,一个大块鱼就是从他摊位上的鱼块上割下来了,像极了买猪肉,那一块鱼一个春节就能顶好几顿,有时也会买上虾米,我总拿着虾米直接卷煎饼,味道香极了;买上肉,回家包水饺,炒菜,这个年就有了一种幸福的滋味。
集上车水马龙,孩子们嬉戏打闹,过年,总缺不了点响,几挂鞭炮,几盒甩鞭,有时候还会提前整些“滴滴金子”。小时候玩的甩鞭类似于二踢脚,却又不尽相同,它是用两块圆形状的封泥中间夹上火药,用废旧报纸粘起来,让地上一扔,就响。那个时候贪玩,中午买的鞭,不到一下午就扔完了,没办法,最后偷偷的去把成挂的鞭炮拆了,一个一个的点着放。那一声声的鞭,就是过年的声。
【 最后一个集$青未了||年三十】集上东西很多,八仙桌,四角饭桌,马扎,高粱做的扫帚,应有尽有,可能一下全买的全的时候却是少,穷的年份,一身新衣服,一挂鞭,便是孩子半年的回忆。也许是对乡土割舍不掉的依恋,多年后,我会在异地他乡置办了一套的马扎,尽管与装修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却总时不时的拿出来坐坐,泡上山东的茶叶,回味无穷。
最后一个集$青未了||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