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杂记&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上学时,老师会给我们讲各种各样的典故,来督促我们学习,比如“头悬梁,锥刺股”,还有“凿壁偷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渴望像学堂里其他孩子那样,可以有老师教学,但他家里非常穷,没有钱上学,于是他经常躲在私塾外面偷偷地学习。【 西京杂记&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西京杂记&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文章插图

匡衡在不断地学习后终于认识几个字,于是就借书来读,那时候书都十分珍贵,匡衡为了能读书,就到大户人家干活,要求就是能借书看,主人被打动就同意了。匡衡晚上回家看书也遇到了难题,因为没钱匡衡点不起油灯,心中非常难过。有一次,匡衡发现邻居家窗户透着光亮,于是他想出一个办法,他把墙壁凿出一个小孔,借着这点灯光看书,凭借这样的毅力,匡衡博览群书,终于成为大学者。
西京杂记&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文章插图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努力刻苦,努力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经历苦难后收获的知识,才是人生最长久的财富。后来这个故事演变成“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形容家贫却刻苦读书的事情。小时候的匡衡这样刻苦,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匡衡长大后变成什么样了呢?为什么课本上没有提到?其实看看他长大后都干了什么,就知道为什么课本上不敢写了。
西京杂记&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文章插图

匡衡因为勤奋好学,所以对《诗经》理解很深,根据汉朝规定,掌握“六经”中的一个,就能通过考试获得官职。他经过9次考试,中了丙科,被补为太原郡的文学卒史。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受到当时经学家们推崇,汉元帝对其也深有好感。后来汉元帝将匡衡任用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长安一代发生地震等灾害,匡衡上书,表明上行下效的道理,要求汉元帝厉行节俭,亲贤臣远小人,整治酷吏,在百姓中推崇仁和礼教之风,汉元帝对他大为赞赏,他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西京杂记&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文章插图

因为匡衡对《诗经》精通,所以连升数职,官至宰相。匡衡的平步青云,对之后汉朝独尊儒术,推崇经学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匡衡成为宰相后,依然上书弹劾贪官,铲除奸佞,为朝廷尽忠。但人总不会一成不变。“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名利场上,匡衡最终还是没能坚持住自己的本心,自甘堕落。汉元帝将匡衡封为安乐侯时,他的侯国食封土地本为三十一万亩,但他利用郡图之误,非法扩大食封土地四万多亩。匡衡可能也是穷怕了,就贪了这个便宜,他一狠心将错就错,将这些不属于他的土地一并吞并,并且征收百姓的粮食,因为他当时权倾朝野,如日中天,因此没人敢得罪他,大家也都隐瞒不报。
西京杂记&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之后做了什么难怪课本上不敢说
文章插图

后来汉元帝去世,汉成帝即位,司隶校尉骏等人将匡衡告发,称他“专地盗土”,他因此被贬为庶人,发配回老家。匡衡当宰相时得罪了很多人,可想而知,落魄后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周围邻居听说他得罪了皇帝,都对他避而远之,匡衡穷困潦倒,最终死在了凿壁偷光的那面墙下。除了贪污这一污点,世人对匡衡的评价还算正面,他勤奋博学,刚正不阿,直言进谏,是著名的政治家,是《汉书》中记载的名相,千古流芳,人无完人,匡衡也曾经犯过错,但好在最后改正,站在了百姓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