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义|李竞恒:从表现平等到区别尊卑,跪拜礼的含义何以发生巨变?( 二 )


“古人大抵如此 , 如子冠 , 母先拜之 , 子却答拜 , 而今这处都行不得 。 看来古人上下之际虽是严 , 而情意甚相通 , 如‘禹拜昌言'、‘王拜手稽首'之类 。 到汉以来 , 皇帝见丞相 , 在坐为起 , 在舆为下 。 赞者曰:皇帝为丞相起!尚有这意思 。 ”
朱熹认为 , 古代中国人的跪拜礼精神 , 最重要的便是“情意相通” , 先秦古礼儿子的冠礼上母亲先跪拜儿子 , 这在他生活的宋朝都是不可思议的 , 但这种跪拜礼首先就是要安放亲密的情感 , 汉代皇帝见到丞相要起立致敬 , 也是这个意思 。
所以这再次证明 , 跪拜礼和“奴性”无关 , 它的落脚点是共同体内真实情感的安放 。 但跪拜礼在中国的含义有一个变化 。 当人们从席地而坐变成了垂足坐椅子后 , “坐(也就是跪)”的含义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 当一个人坐在椅子上 , 而另一个人却跪在地面上向他拜时 , 跪拜就出现了扭曲的意义 。
臣向坐在椅子上的君主跪拜 , 最早出现在金国 , 《金史·高汝砺传》记载“元光元年四月 , 汝砺跪奏事” , 即跪在地上向坐在椅子上的君主汇报工作 , 这一鲜明对比 , 正好符合当时金元时期比较重视主奴关系的文化氛围 。
明、清继承了这个趋势 , 发展到清朝甚至演化出对皇帝的“三跪九叩” , 而自称“奴才”甚至成为一种特权 , 至此跪拜礼彻底和“奴性”联系在了一起 。 但需要正本清源的是 , 古礼中跪拜礼本身的精神 , 恰恰是追求的是人格对等 , 只是后来发生了扭曲 。
含义|李竞恒:从表现平等到区别尊卑,跪拜礼的含义何以发生巨变?
文章图片

【含义|李竞恒:从表现平等到区别尊卑,跪拜礼的含义何以发生巨变?】清宫剧中常见的叩首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