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斯廷|“嗷呜”一声,虎年已至 | 虎年说虎( 四 )


文章图片

彝族的虎头面具 。
人与虎两兄弟走出地穴 , 来到大地 。 人类很快占据了平原 , 并且在此建筑房屋 , 创造属于人类的文明 。 而虎则进入茂密的山林之中 , 那里是属于兽类的所在 。 但人类对土地的欲望无休无止 , 终于 , 他的双眼看中了兄弟居住的山林 。 于是 , 他进入丛林 , 向自己的兄弟发出挑战 。 虎有着自然赋予它的力量与爪牙 ,而人类却有着计谋与工具 。 终于有一天 , 人类使用计谋骗虎过河 , 趁机用毒镖射杀了自己的兄弟 。
人类为了自己的贪欲而残杀虎 , 霸占了虎所栖居的山林 。 这个神话传说固然将人类表现得诡诈多端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人与虎的故事 , 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 人类对虎的杀戮 , 贯穿于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之中 。 《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已然脍炙人口 。 《西游记》开场不久 , 就有一名猎户用钢叉刺穿了老虎的心肝 , 并且要把烹煮好的老虎肉奉献给玄奘食用 。 后来成了玄奘徒弟的孙悟空也照头一棒打死了一只老虎 , 随后砍下虎头虎爪 , 剥下虎皮 , 做成了他标配穿戴虎皮裙 。
黑斯廷|“嗷呜”一声,虎年已至 | 虎年说虎
文章图片

刘继卣绘《武松打虎》 。
古代中国将打虎奉为英雄有其原因 , 主要是虎害严重 。 秦昭襄王时代有一只恶虎 , “历四郡 , 凡害千二百人” 。 直到明清时期 , 岭南的虎患仍然惊人 , 17世纪的来华传教士艾儒略曾听说在粤东一带有两三百头老虎群聚为患 , 商旅只有纠集一百五十人以上才敢通过 。 所以打虎者自然被奉为英雄 。 但如果从虎的角度来看 , 武松这样的打虎英雄 , 反倒是入侵者 。 就在武松打虎的故事盛行于世的16、17世纪的两百年间 , 岭南地区的人口呈现大幅增长 , 为了缓解严重的人口压力 , 人们不断深入岭南地区的山林进行开拓垦殖 , 采取的手段是粗率的放火烧荒 。 对人类来说 , 这可以迅速清整出大片肥沃的土地 ,而对虎来说 , 这是栖息地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
一些仔细观察过虎习性的作者 , 在记载中提及虎会刻意躲避人类的气味与踪迹 , 尽量不与人类相遇 。 但面对人类咄咄逼人的攻势 , 它们被迫与人类迎头撞上 , 对抗在所难免 。 猎虎象征人类征服自然 , 构建文明的伟力 。 为了让猎虎变得合情合理 , 人类将虎同样污名化 , 指控虎是所谓的食人猛兽 。 20世纪初的《大英百科全书》中关于印度的条目特意引称数据形容印度虎患严重 , 声称曾有一只性情残暴的老虎在三年内杀死了一百零八人 。 1869年 , 一只虎曾经残害127人 , 导致当地道路绝迹 。 幸而被一位英国猎人开枪射杀了这只老虎 。 帝国时代最文采出众的鼓吹者吉卜林在他的童话名作《森林王子》中 , 特意设计了一个令人蔑视的凶残反派 , 老虎谢利可汗 。 它是一个“吃牛的斑纹大虫” 。 在故事的最后 , 所谓的森林王子小男孩毛克利 , 将老虎引进陷阱 , 让它被牛群活活踩死。 随后 , 他亲手剥下虎皮 ,穿着这件“花哨的条纹大衣”载歌载舞 , 就像是印度那伽人创世神话的20世纪翻版 。
黑斯廷|“嗷呜”一声,虎年已至 | 虎年说虎
文章图片

迪士尼动画长片《森林王子》(1967)剧照 。 该片改编自吉卜林的同名小说《森林王子》 。
踩在虎皮上载歌载舞 , 是人类炫耀文明战胜了野蛮 。 但就像帕特里克·汉里所指出的那样 ,“丛林中本无野兽 , 只有被人类逼得野蛮的动物 ” 。 虎亦复如是 , 它本是创世神话中人类的兄弟 , 就像人类文明与自然界本身 。 虎的威猛、勇武与力量是自然卓越的作品 , 但也是人类意志赋予的象征意义 。 人类敬拜虎 , 猎杀虎 , 渴望得到虎的力量 , 也渴望将它踩在脚下以证明人类的胜利 。 但人类会发现 , 最终还是要与这位古老的兄弟握爪揖别 , 目送它的高贵华丽的背影 , 隐遁在属于它的山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