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引发的一场血案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引发的一场血案
本文图片

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从诞生之初就命运多舛 , 靖康之变后 , 《清明上河图》先似乎被卷入金人地区 , 几经辗转后最终流落到了民间 。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 , 《清明上河图》流落到了明朝一个叫王抒的官员手中 , 这王抒是一个有鉴赏能力的官员 , 知道张择端这幅画卷的价值 , 所以从收藏之初就做得十分的低调 , 目的就是避免引起了旁人的注意 。
但有些东西不是你想避就能避的 , 国宝《清明上河图》在他家中的消息不知怎么就传了出去 , 好巧不巧 , 这个消息落在了大奸臣严嵩的耳朵里 。
这严嵩是奸臣不假 , 但也是一个有文化的文人 , 诗词歌赋都写的不错 , 尤其是书法更是一绝 , 所写的“六必居”、“至公堂”榜书至今没人能超越 。 这天 , 严嵩在一场酒席上听说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藏在了朝中左都御史王抒家里 , 对于这样一幅国宝 , 严嵩一直想看一看真迹 。
于是 , 在酒席散了后 , 严嵩就找到了王抒提出了借这幅《清明上河图》来看的意思 。
这一下让王抒十分的为难 , 借这样一幅国宝给严嵩 , 摆明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 可不借给严嵩 , 人家是当朝首辅 , 官居一品 , 身家性命就有危险 , 弄不好还要连累自己的妻儿老小 。
当真是借也不是 , 不借也不是 。
就在左右为难之际 , 家中管家提醒他 , 严嵩借画无非是没见过这国宝 , 既没见过也就不知道真假 , 老爷既舍不得这宝贝 , 又不想得罪严嵩 , 不如弄一幅假画给严嵩看就是了 , 天下能看出《清明上河图》真假的没几个人 。
管家的一席话让王抒茅塞顿开 , 决定冒险试一试 。 当晚他花高价从外地请来了一个画师 , 模仿了一幅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 为了不让人看出这幅画卷的真假 , 他又特意安排画师在画里做了一个记号 , 这个暗记 , 一般人是不会发现的 , 王抒以为是万无一失了 , 但恰恰就是这个暗记 , 露出了破绽 。
几天后 , 王抒将精心准备的赝品送到了严嵩的府上 , 严嵩看了半天 , 的确没有看出任何破绽 , 很高兴的将画给收了 , 并让人给王抒送去了一份大礼 , 表示对他愿意借《清明上河图》真迹给自己鉴赏 。
王抒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 不敢收这份大礼 。
事情到这儿似乎圆满了 , 偏偏严嵩是个爱炫耀的人 , 平白无故得了这么一幅国宝 , 严嵩很高兴 , 第二天一早就宴请了很多同僚来家中欣赏《清明上河图》 。 席间热闹非凡 , 许多字画行家也没能看出毛病 。
就在这时 , 从门外走进来一个人 , 这个人叫唐顺之 , 学识渊博 , 对天文、地理、数学、历法、兵法、字画及乐律皆有研究而且造诣很高 , 今天也是邀请品画的人之一 , 当严嵩将画卷送到他面前时 , 他反复看了几遍 , 细细揣摩了一番后 , 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 这画是假的 。
严嵩当然不信 , 就问唐顺之满堂宾客都说是真的 , 你从哪里看出这幅画卷是假的?唐顺之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 , 指着画卷一角说道:“大人请看这里?”
严嵩顺着唐顺之的手指方向看了过去 , 见画卷的一角正有几个人围在一起掷骰子 , 这是一种寻常百姓间的娱乐游戏 , 在北宋的汴梁城到处可见 , 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
严嵩看了半响 , 并没有看出哪里不妥 , 就摇头道:“此处可有不妥?”
唐顺之点了点头说道:“大人您看 , 这五人骰子掷的骰子面上呈现的是六点 , 其中四人喊出的是“六点” , 嘴唇是合上的 , 而您看最左边的那人喊的“六”却是开的 , 大人应该知道 , 这张择端是北方人 , 而北方人呼“六”口是合的 , 只有闽地人呼“六”时口才是开的 , 那张择端是何等人物 , 《清明上河图》被誉为画中精品岂能犯如此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