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山图|在春晚《只此青绿》中,走进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三 )


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 , 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 , 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 , 时年仅十八岁 , 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 , 不久英年早逝 。
对于王希孟的去世 , 现在流传的多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身体过于羸弱;其二是其后上呈《千里饿殍图》 , 徽宗大怒 , 遂赐死 。
千里江山图|在春晚《只此青绿》中,走进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本文图片

元代溥光跋
据杨新文中所载 , 《千里江山图》 创作问世以后, 由赵佶赐给了蔡京 。后又归南宋内府, 卷前有宋理宗“ 缉熙殿宝” 印 。到元代, 为李溥光和尚收藏 , 卷后接纸有他在大德七年 ( 1 3 0 3年) 的题跋 。清初为梁清标所得, 他自题了外签, 又在本幅及前后隔水、 接纸上盖有梁氏收藏印多方 。以后便进入乾隆内府, 本幅有清高宗弘历诗题及印玺多方, 并著录于 《 石渠宝笈 · 初编 · 御书房》 。 清亡, 由溥仪盗出皇宫 , 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收回 , 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千里江山图|在春晚《只此青绿》中,走进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本文图片

青绿是剧中唯一抽象写意的角色 , “青绿腰”源于“险锋”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中国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 , 对话北宋天才画家希孟 。 据创作方此前对澎湃新闻介绍 , 青绿也成了剧中唯一一个抽象的、写意的角色 , 就像《千里江山图》的灵魂 。
《只此青绿》采用了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 , 一位故宫研究员(展卷人)穿越时空 , 来到千年前希孟即将完稿之时 , 观众也跟随展卷人的步伐 , 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 , 进入希孟的绘画世界……
“我们也渴望进入希孟的房间 , 看看他是如何画画的 。 展卷人就是现代人的角度 , 是你 , 是我 , 是千年后可以与希孟对话的一个引领者 。 ”两位编导介绍 , 王中旭正是展卷人的原型 , 正因为接触了他 , 才萌生了刻画展卷人的想法 。
千里江山图|在春晚《只此青绿》中,走进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本文图片

春晚《只此青绿》
千里江山图|在春晚《只此青绿》中,走进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本文图片

春晚《只此青绿》
两位导演为青绿设计了“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等一系列唯美至极的造型动作 。
女子群舞“青绿”出现于舞蹈诗剧的中段 。 舞动起来的青绿们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料峭的山、层叠的峦 , 舞出层峦叠嶂的景致 , 舞出山水相依的美妙 。
长袖一甩 , 上半身后躺 , 与地面近乎平行……这个仿佛飘在半空中的高难动作 , 被戏称为“青绿腰” , 惊艳了无数观众 。
千里江山图|在春晚《只此青绿》中,走进宋代名迹《千里江山图》
本文图片

春晚《只此青绿》
“青绿腰”的灵感其实来源于《千里江山图》里的意向“险锋” , 模拟的是山峰险要、陡峭的那个部分 。
“练这个动作一开始还挺吃力的 , 你可以做 , 但是坚持不了那么久 , (所以)私下经常会做体能素质的训练 。 你需要腰和腹肌的能力去支撑这个动作 , 日积月累才能达到舞台上那样的效果 。 ”领舞、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说 。
这样一个纯意向、大写意的角色很难演 。 习惯了芭蕾训练 , 姑娘们往往头抬得高 , 气也提得高 , 状态很昂扬 。 为了演好青绿 , 她们花了不少时间洗掉跳舞的惯性 , 让气往下泄、往里走 , 含胸、窝背 , 达到宋舞那种溜肩佝背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