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张旭借桃花源意境,写下一首空灵新颖的佳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带给人们十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笔下,为我们虚构出了一幅与世隔绝的美好境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极其美丽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里的人们,更是恬淡而又幸福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溪#张旭借桃花源意境,写下一首空灵新颖的佳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文章插图

陶渊明笔下这种与世隔绝的美好,在后世被人广为传颂,桃花源更成为了无数文人雅士向往的对象,许多人也借陶渊明的文章之境入诗,而其中写得最好的,当属唐代张旭所作的《桃花溪》一诗,该诗也因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旋律,新颖独特的角度,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成为流传后世的千古佳作。张旭借助《桃花源记》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极富美感和韵味的场景,妙在诗人能写出新意,而不是一味跟随陶渊明的脚步,张旭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绝俗的景色,并借助于渔人的问答,抒发了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

桃花溪#张旭借桃花源意境,写下一首空灵新颖的佳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文章插图

《桃花溪》在南宋洪迈所编撰的《万首唐人绝句》中作“桃花矶”,但在明清的选本,多作“桃花溪”,后人渐渐习惯沿用该题目。当然,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首诗乃是一首宋诗,并非唐人张旭所作,但论证并没有得到其他学者的认可,因此大多还是认为该诗作者为唐人张旭。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起笔写远眺之景,妙在一个“隔”字上,“隐隐飞桥隔野烟”,作者远望深山幽谷中,烟雾缭绕,跨过云烟之下,便是横在山溪上的一条长桥,这桥在云雾中忽隐忽现,似有若无,犹如仙境一般。朦胧的云雾本就容易让人产生神秘幽深之感,更何况诗人此处又将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在烟雾衬托下,连静止的桥梁都变成了“飞”的,大有一种朦胧美感。

桃花溪#张旭借桃花源意境,写下一首空灵新颖的佳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文章插图

第二句便拉到了近景上,且将自己暗暗隐藏在画面中,“石矶西畔问渔船”,在怪石嶙峋的石矶旁,一位渔人摇曳着轻舟驶来,诗人在石矶之畔,向着渔船大声询问。张旭使用了一个“问”字,便将自己也划入到了画面之中,两个人、一条溪、一幅景,共同构成了清幽明丽又富有生活韵味的场景。诗人看着岸边的桃花飘落在溪水之中,随着溪水流向远方,不由得被这里的山水所陶醉了,一时间,诗人自己仿佛置身在了陶渊明所描绘的那个“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中,于是他才情不自禁地将那位渔人当成了那位武陵人,因此才大声询问:“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随着流水而出,那您知道进入到桃花源的那个洞口在哪里吗?

【 桃花溪#张旭借桃花源意境,写下一首空灵新颖的佳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桃花溪#张旭借桃花源意境,写下一首空灵新颖的佳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文章插图

诗到此处,也戛然而止,渔人有没有回答,诗人没有多写,也不必多写,作者只问不答,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正是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才更能让人回味无穷。其实不必说,我们也知道,渔人自然答不出什么,但倘若说破,就毫无诗意,留给人去品味,便增加了无限韵味。张旭这首诗,虽然借助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但却不落俗套,全诗布局巧妙,角度新颖,诗人先从由远及近的实景写起,然后以一个问句结尾,由实入虚,文笔简练,自然清新,诗意空灵幽眇,韵味独特,让人久久沉浸在诗人笔下的优美环境中,感到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