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罗素:没有哲学色彩的人,一生总免不了受束缚于种种偏见( 二 )


不错 , 许多哲学家都曾抱有这种见解 , 认为对于上述那些基本问题的某些答案 , 哲学可以确定它们的真假 。 他们认为宗教信仰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可以用严谨的验证证明其为真确的 。 要判断这些想法 , 就必须通盘考虑一下人类的知识 , 对于它的方法和范围就必须形成一种见解 。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 , 独断是不明智的 , 因此 , 对于这些问题的任何一套确定的答案 , 我们都不能容纳其成为哲学的价值的一部分 。 因此 , 我们要再一次说明 , 哲学的价值必然不在于哲学研究者可以获得任何一套可明确肯定的知识的假设体系 。
事实上 , 哲学的价值大部分须在它的极其不确定性之中去追求 。 没有哲学色彩的人一生总免不了受束缚于种种偏见 , 由常识、由他那个时代或民族的习见、由未经深思熟虑而滋长的自信等等所形成的偏见 。 对于这样的人 , 世界是固定的、一目了然的;普通的客体引不起他的疑问 , 可能发生的未知事物他会傲慢地否定 。 但是反之 , 只要我们一开始采取哲学的态度 , 我们就会发觉 , 连最平常的事情也有问题 , 而我们能提供的答案又只能是极不完善的 。
哲学虽然对于所提出的疑问 , 不能肯定告诉我们哪个答案对 , 但却能扩展我们的思想境界 , 使我们摆脱习俗的控制 。 因此 , 哲学虽然对于例如事物是什么这个问题减轻了我们可以肯定的感觉 , 但却大大增长了我们对于事物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知识 。 它把从未进入过自由怀疑的境地的人们的狂妄独断的说法排除掉了 , 并且指出所熟悉的事物中那不熟悉的一面 , 使我们的好奇感永远保持着敏锐状态 。
哲学的用处在于能够指点出人所不疑的各种可能性 。 此外 , 哲学的价值(也许是它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哲学所考虑的对象是重大的 , 而这种思考又能使人摆脱个人那些狭隘的打算 。 一个听凭本能支配的人 , 他的生活总是禁闭在他个人利害的圈子里:这个圈子可能也包括他的家庭和朋友 , 但是外部世界是绝不受到重视的 , 除非外部世界有利或者有碍于发生在他本能欲望圈子内的事物 。 这样的生活和哲学式的恬淡的、逍遥的生活比较起来 , 就是一种类似狂热的和被囚禁的生活了 。 追求本能兴趣的个人世界是狭小的 , 它局促在一个庞大有力的世界之内 , 迟早我们的个人世界会被颠覆 。 除非我们能够扩大我们的趣味 , 把整个外部世界包罗在内;不然 , 我们就会像一支受困在堡垒中的守军 , 深知敌人不让自己逃脱 , 最后不免投降 。 在这样的生活里 , 没有安宁可言 , 只有坚持抵抗的欲望和无能为力的意志经常在不断斗争 。 倘使要我们的生活伟大而自由 , 我们就必须用种种方法躲避这种囚禁和斗争 。
哲学的冥想就是一条出路 。 哲学的冥想在其最广阔的视野上并不把宇宙分成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 , ——朋友和仇敌 , 支援的和敌对的 , 好的和坏的 , ——它廓然大公 , 纵观整体 。 哲学的冥想只要是纯粹的 , 其目的便不在于证明宇宙其余部分和人类相似 。 知识方面的一切收获 , 都是自我的一种扩张 , 但是要达到这种扩张 , 最好是不直接去追求 。 在求知欲单独起作用的时候 , 不要预先期望研究对象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 , 而是要使自我适合于在对象中所发现的性质;只有通过这样的研究 , 才能达到自我扩张 。 如果我们把自我看成就是现在的样子 , 而想指出世界和这个自我是如此之相似 , 以至于不承认那些似乎与之相异的一切 , 还是可以得到关于世界的知识;这样是根本无法达到这种自我扩张的 。 想证明这一点的那种欲望 , 乃是一种自我独断;像所有的自我独断一样 , 它对于其所迫切希求的自我发展是一个阻碍 , 而且自我也知道它会是这样的 。 自我独断 , 在哲学的冥想之中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 , 是把世界看成是达到它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对于自我看得比世界还重 。 而且自我还为世界上有价值的东西之伟大立定了界限 。 在冥想中 , 如果我们从非我出发 , 便完全不同了 , 通过非我之伟大 , 自我的界限便扩大了;通过宇宙的无限 , 那个冥想宇宙的心灵便分享了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