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少了哪两本吗

“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少了哪两本吗?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白话文通俗小说的一个巅峰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生产力比以往朝代壮大许多,这就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多余的财力去听书馆消遣,听说书先生讲一些情节曲折的故事。在明清两代诞生的小说数不胜数,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一些演义小说皆是成书于此阶段,像是《杨家将》《薛家将》系列,记载旅途中奇闻怪事的小说《镜花缘》,袁枚的志怪笔记《子不语》,还有我们的纪晓岚纪大人也在退朝之余,闲情逸致之下,写了一本志怪小说《阅微草堂笔记》。
子不语$“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少了哪两本吗
文章插图

但要说起通俗小说的巅峰,那还要数其中最精华的那几部小说,恐怕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那肯定是四大名著了。不错,论起情节曲折,思想深刻,涉猎广泛,文笔犀利的小说,除了四大名著外,其余的作品恐怕无出其右。譬如说《水浒传》,里面人物繁多,点出了崇尚侠义的主旨,虽然很多人对里面的情节很有争议,但无人敢反对它的艺术价值。再说想象力丰富的《西游记》,以历史上玄奘去往西天求习佛法的经历为蓝本,构思了一段神魔共舞的奇怪之旅,至今也颇受人喜欢。
子不语$“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少了哪两本吗
文章插图

另外的两本小说,《三国演义》以层出不迭的尔虞我诈,奇谋异略出名,甚至传说中很多现实中的军人也要常从此书中学习兵法。还有成书最晚的《红楼梦》,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百二十回,在一个繁华富贵的大观园中,娓娓道来一段虚幻离奇的故事,由当初的“珍珠如土金如铁”,到最终的“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令人唏嘘不已。作为中国人,四大名著的故事相信不用别让向大家详述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再更早些时候,有一种说法更为盛行,所谓四大名著的说法并不完整,广为大家尊崇的名著另有两本,与前面介绍的四本小说合称“六大名著”。
子不语$“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少了哪两本吗
文章插图

你们能猜到是哪几本吗?是神魔体小说的另一高峰《封神榜》吗?或者有人会说第一奇书《金瓶梅》?统统不是。这两本小说分别就是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这两本小说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研究明清通俗文学的专家眼中,他们的光芒比起现在所说的“四大名著”,那是毫不逊色的。《儒林外史》成书于清代,大约乾隆十四年左右(1749年),全书五十六回,将几个鲜明的人物通过一条科举的主线串联起来,描述对象通常都是封建时代,思想迂腐的秀才们,讽刺了封建思想中的糟粕部分对世上人思想的侵蚀,围绕着“功名富贵”这一主题,处在冷眼旁观的角度,用写实主义的手法对越发堕落的吏治和进行了批判和嘲讽。
子不语$“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少了哪两本吗
文章插图

书中人物的形象,以王冕,周进,严致和等人为代表,往往古板滑稽,刻画栩栩如生,一方面对于那些沉溺于参与科考,取得荣华的人物群体进行了贬低,另一方面又用赞扬的眼光,描绘了另一类崇尚真我,不为功名所累,心灵自由的人,对这些人的坚持自己的态度进行了颂扬。小说中很多情节颇有教育意义,颇为世人传诵,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所学的《范进中举》就是节选于本书中。
子不语$“四大名著”本来是“六大名著”,你知道少了哪两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