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广州绣郎飞针绣虎迎新年,制作广绣虎年文创产品成热销爆款

对于“绣郎”王新元来说 , 每晚临睡前穿针引线绣上一会儿 , 早已成了习惯 , 他传承的广绣技艺 , 有千年历史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为了推广这门古老的技艺 , 打开广绣的市场局面 , 他创建自己的广绣品牌“聚元祥” 。 1月23日 , 王新元在社交平台上开始了人生当中的第一场直播卖货活动 , 带来了一系列虎年文创产品 。
产品|广州绣郎飞针绣虎迎新年,制作广绣虎年文创产品成热销爆款
文章图片

广绣市级传承人王新元 。
成为非遗传承人
“穿针引线”这个动作 , 大概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印在王新元的脑海里 。 他成长于江西武宁一个裁缝世家 。 1995年 , 在表姑的启蒙下 , 13岁的王新元初次接触到刺绣 , 从此开始拿起了针和线 。 但真正地跟广绣结缘是退伍后来到广州 , 机缘巧合之下 , 他在陈家祠看到粤绣名家吴玉珍的广绣作品 , “她绣的不是传统的荔枝木棉 , 而是山水、人物肖像 。 这个让我很震撼 , 心灵触动很大 。 ”从那时起 , 王新元决定跟着梁国兴、吴玉珍夫妇好好学习广绣 。
王新元师傅梁国兴是佛山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 , 师娘吴玉珍也是知名的粤绣艺术家 , 夫妇俩在绣花台前坐了大半辈子 , 只为了传承针线里的岭南文化 。 “广绣讲求一个好意头 , 比如荔枝跟公鸡组合在一起叫大吉大利 , 孔雀跟紫金花搭配叫紫气东来等等 。 荔枝、木棉、孔雀是广绣的三大主题 , 但我的师傅师娘开创性地把广绣的技法运用到人物肖像、风景画里 , 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产品|广州绣郎飞针绣虎迎新年,制作广绣虎年文创产品成热销爆款
文章图片

王新元绣虎中 。
在学习广绣的时候 , 王新元并没有想着去成为传承人 , 20多年来 , 他一直都在扎扎实实地做创作 , 让自己的广绣作品看起来有“沉淀感”是他唯一的目标 。 但有一次去国外进行非遗交流 , 被同行的工作人员问到“王老师我该怎么介绍您?您是非遗大师或者传承人吗?”那时候的王新元什么职称也没有 , 他对自己的职业认定是“手艺人”或者“广绣工匠” , 但这两个称呼在别人眼里显然不够有“分量” 。 2018年广绣被列入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传统工艺振兴项目 , 鼓励广绣要走出去 , 发扬光大 。 “如果通过我身上的头衔 , 让大家更愿意去了解广绣 , 也是挺好的一件事 。 ”王新元思前想后 , 决定开始考职称、考大师、评上广绣市级传承人 , 他说:“一路走来 , 坎坎坷坷 。 ”
有买卖才有传承
没有消费和市场的非遗技艺和产品 , 就像写在羊皮纸上却无人会说的古老语言 , 只能走向消亡 。 王新元深谙这个道理 , “个人小作坊式的生产无法满足传承人生存的需要 , 只有走进广袤的市场 , 规模化生产才可以 。 ”
2010年 , 王新元正式开始创业 , 注册了自己的品牌——聚元祥 , 至今已经开了七家门店和一家刺绣研究所 , 在广州、佛山顺德、清远、扬州都有专门的刺绣生产基地 , 拥有上百名绣娘、十多名设计师 。
产品|广州绣郎飞针绣虎迎新年,制作广绣虎年文创产品成热销爆款
文章图片

王新元创作的广绣作品 。
要推广非遗技艺广绣 , 并且把它转化为能被现代人喜爱、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 是一个漫长而孤独的过程 。 王新元用自己的方式努力“杀出一条路来” 。 他打破传统惯性思维 , 将广绣与科技、游戏、汽车、文创等领域开展跨界合作 , 推出了台灯、果盘、口罩、领带、香囊、帽子、胸针等一些兼具传统技法与现代潮流的文创产品 , 调整产品销售模式 , 过抖音和微信小程序推出线上产品 , 实现线上与线下同时销售 , 并开始尝试直播带货 。 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消费得起的这些广绣作品 , 让广绣真正地融入生活 。 此外 , 王新元还在抖音、N视频等平台上 , 开设了一个名为“绣花男——王新元”的账号 , 用短视频的方式推广非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