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前的影视剧竟然这么透彻地谈论外国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 可是你却并不在意 。 你不像是在我梦里 , 在梦里你是我的唯一 。 」
《北京人在纽约》的主题曲曾经是中国电视观众最熟悉的旋律之一 , 演唱者刘欢以音色雄浑、音域宽阔在九十年代的华语流行乐坛独树一帜 。 尽管这首《千万次的问》所唱的是旅美华人的心境 , 单从歌词字面来看却俨然出自一个伤痕累累、疲惫彷徨的伤情者之口 , 搭配刘欢独特的个人风格 , 一个为情所困、爱而不得的独身男人呼之欲出 。
美国|以前的影视剧竟然这么透彻地谈论外国
文章图片

《北京人在纽约》(1993)
歌曲中这个令人神往又莫名冷淡 , 使追求者痛苦不堪、又爱又恨的女性就是初代移民眼中的美国 , 移民就是求偶 , 男女即是家国 , 这种换喻结构普遍地存在于九十年代以来讲述中国移民故事的大众文化产品中 , 而故事的叙述者多半是与王起明类似的男性 。
对于习惯了家国同构的中国人来说 , 这并不是一种陌生的比喻 。 今天再看这些作品 , 在悲欢离合的个人命运下浮现的宏大叙事格外引人注目 , 重温的意义或许正在于此 。
美国|以前的影视剧竟然这么透彻地谈论外国
文章图片

郑晓龙、冯小刚既是《北京人在纽约》的导演 , 也是《大撒把》的编剧 , 后者早于前者一年上映 , 二者的背景都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出国热」:随着自费出国留学条件在1984年放宽 , 中国人掀起了继甲午、五四之后的第三拨留学浪潮 , 争相出国造成了许多家庭的撕裂 , 《大撒把》所讲述的就是此类家庭中留守国内一方的情感状态 。
美国|以前的影视剧竟然这么透彻地谈论外国
文章图片

《大撒把》(1992)
与倔强张扬的王起明不同 , 《大撒把》中葛优饰演的顾颜是忍辱负重的一方 。 和冯氏喜剧中的许多角色一样 , 顾颜是一个带有漫画感的悲喜剧角色 , 徐帆饰演的女主角林周云也是如此 。 二人相识于送各自的配偶出国的机场 , 林周云因伤心过度而当场晕倒 , 着急出国的丈夫将身怀六甲的妻子托付给素不相识的顾颜后便匆匆离去 , 这次意外也造成了林周云的流产 , 从一开始影片便将出国的一方置于背信弃义的道德弱势境地 。
美国|以前的影视剧竟然这么透彻地谈论外国
文章图片

同病相怜的顾林二人共度除夕 , 顾颜提议和林周云「重温家庭生活的温暖」 。 二人诉说各自对于爱情的理解 , 林周云流露出过度理想化的一面 , 她对于爱情的理解近乎童话般幼稚 , 而顾颜则显得更为理智和成熟 , 然而清醒也让他的痛苦更加深刻 , 在内心深处他是比林周云更加渴望「家庭生活温暖」的一方 。
在林周云面前 , 顾颜表现得坐怀不乱 , 保住了他对于合法妻子的道德优势;送走了林周云之后 , 他有痛快地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 。 「顾颜」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要脸」 , 他真正爱惜的是自己的自尊心 , 这是经济和文化上正承受着双重失落的中国观众所感同身受的 。
美国|以前的影视剧竟然这么透彻地谈论外国
文章图片

在《大撒把》中 , 自尊具有至高无上的伦理价值 , 高于财富 , 高于爱情也高于家庭 , 而自尊的承载者「碰巧」都是男性 。 顾颜自不必说 , 林周云的丈夫最终也把妻子接到了外国 , 他就像是顾颜的镜像:男人拥有了自尊便拥有了一切 , 反之男人即使失去一切也不能失去自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