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道德经》阐明了残酷的世界真相,从历史长河中解开“道”的奥妙( 二 )
文章插图
由此,老子得出了《道德经》第二十五章的内容,叫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也经常被误解,道法自然的断句并不是道法,自然,而是道,法自然,因为人在大地上生存,与其他生灵相同,所以就应该遵守大地的规则,大地在天空之下,受到天空中自然气候的影响,所以就应该遵守天空的规则,天空中同样也有一种奇妙的规则,影响着大地的节气,它遵守的就是“道”的规则,而道,遵守或倡导的,就是自然的规则,所以道,就等同于自然,而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哪里还需要特地去追寻呢?因此老子,得出了一个叫做“无为而治”的观念,当然,无为也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与“不仁”的概念相同,无为同样在有为和不为之间,就是顺应万物的自然规律,不强加约束,也不加以干扰,为了避免再次被误解,老子又提出了一些,与我们常识截然相反的概念。
文章插图
道的真相
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中,有一个叫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概念,就是想要学习,获得学问,就要不断的积累,但是想要学道,按照道的规则去行事,就要不断地丢掉,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损”是要损失什么呢?或许再往下看,我们就能找到这个这个损失的真相。在《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中提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其实到了这里,我们也就看到了老子所讲的真相,这个世界存在天道与人道两层规则,但它们运转的方式却截然相反,天道总是损伤那些多的,来补偿那些少的,但人道却总喜欢损伤少的,去补偿多的,这就好像是《让子弹飞》中说的一样: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却要三七分成,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文章插图
在物理学中,有个叫做“熵增”的定律,宇宙总是从有序向无序发展,例如一个桌面,总是从整洁走向混乱,例如能量,总是从势高处走向势低处,因为混乱到极致就是毁灭,所以生命要以负熵为生,我们要学会对抗熵增,以前我非常认可这句话,但是今天,我却有了不同的看法,因为人类存在的本身,就是在不断对抗熵增,人性本身就是为对抗熵增而生,所以对抗熵增,本身就不用强调,而我们要考虑的是,对抗熵增真的正确吗?古人为了减少混乱,就会增加集权,形成无数个组织架构,结果呢?带来了二八定律,阶级固化,矛盾频发,最终又会导致混乱,这个道理,常读史书的朋友都能明白,儒家倡导尧舜之世,认为那里才是一片热土,但老子却不以为然,如此英明的尧舜之世,最终不还是荡然无存吗?所以作为图书管理员的老子,能从历史的文字中,看到了这个残酷的真相,人类总是在拼命熵减,拼命让混乱变得有序,但最终却带来了更大的无序;这个就是人性最大的弱点,大家扪心自问,你希望公平吗?希望这个世界绝对平等吗?别着急回答,仔细回想一下,你抱怨的到底是什么?是抱怨不公平?还是抱怨自己不是剥削者?我不知道你的想法,但历史的答案是后者,每个人都想做人上人,而不是真正的平等。
文章插图
所以老子才会说: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我们对抗熵增的同时,也在违反着天道,这个观念可能有些违反常识,为此老子又引出了《道德经》中,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概念,叫做“物极必反”,高能量伴随的就是不稳定性,越整齐的桌面,就越容易被打乱,稍微放错一本书,可能就影响了整个桌面的布局,这也就带来了物极必反;继承老子思想的庄子,曾提到过一个叫做“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在《道德经》第三章中提到:“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庄子的理念,就是这句话的精髓,贤者、珍贵的货物、欲望这些难以得到的东西,都是圣人标榜出来的,人随天道而生,无为而治本身就没有祸端,为什么还要制定特殊的标准呢?
- 伊斯兰国家&他没上学读书,却创立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如今教众信徒达20亿
- 西游记&77岁“白骨精”杨春霞:凭《杜鹃山》走红,被杨洁欺骗难以释怀!
- 方亚芬&“五朵梅花”绽放五个新城,越剧文艺轻骑兵出动
- 交通工具&“变态”到极致的日本,不愧是设计大国,处处可见人性化设计
- 王詹叔&王安石很冷门的一首七律,颈联值得细读,最后两句更藐视一切困难
- 官司&海灯法师是怎么骗过全国人民的, 被识破后打官司一流, 记者败诉差点坐牢
- 落日余晖&落日余晖(二)——海南猫冬散记之二十
- 泉源&春风,把天地温暖擦亮
- 郭沫若&鲁迅先生长得怎么样?大画家陈丹青:矮小、瘦弱、很酷、很好看
- 莫言&天才型作家莫言,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何惹来了诸多谩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