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 二 )


1949年,我国汉字改革进入筹备阶段,开启第一次汉字简化改革。同年10月10日,我国成立文字改革协会,由吴玉章担任协会主席。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正式出台,并于2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第一次汉字改革简化了汉字的笔画,改善了汉字的结构,消除了部分异体字,总体而言较为成功。
1966年至1971年,汉字改革处于停滞阶段。1972年,汉字改革运动重新开启,并由文字改革办公室负责相关工作。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经拟定后推行,遭到全国上下的反对与排斥。1986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废止,昭示着汉字二次简化运动以失败告终。




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
文章插图

二简字被废除的原因
为什么同为简体字,一简字改革能获得圆满成功,二简字却遭到吐槽与排斥呢?《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出台后,引发了国民的一致抨击,不少批评者表示“汉字被改得缺胳膊少腿,实在难看至极”。部分学者表示二简字失去了汉字的精髓,甚至形似日本字。
为了令书写更为便捷,二简字在原来的字体上减少了笔画,诸如“籍”变为“笈”,“葱”变为“茐”等。还有部分二简字保留并强化了原字的部分特征,例如,“贰”的二简字为“弍”,“堂”的二简字为“坣”等。这些被简化后的字体的确与日本字相似,倘若强制使用,可能会造成严峻的问题。
此外,有专家表示,许多二简字是人们为了顺应改革而人为新造的,并非历史约定成俗的,故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且二简字的简化过程缺乏规律,只在个别地区使用,不具有普遍性。不过,二简字被废除的原因还在于其存在自身的弊端与缺陷。




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
文章插图

二简字的出现对我国的姓氏造成部分影响。例如,历史上本无“付”姓,但“傅”姓被简化为“付”姓后,国人开始“傅”、“付”不分,甚至在文献中随意滥用二字,连傅作义将军也被“迫改”改名为付作义。尽管二简字最终被废除了,但此次文字改革运动还是留下了不少后遗症。
结语:
【 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例如,当今国人时常将“橘子”写成“桔子”,并认为二者皆可用。其实,“桔”是“橘”的二简字,且未得到正式的头衔,因此即便算作错别字也不为过。总之,有不少人庆幸二简字没有最终实施,否则就会出现在“歺桌”上吃“鸡旦”这种奇怪的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