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

汉字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荟萃与精华。汉字是由散乱的文字经过人为有序地整理与规范后所形成的文字体系。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种类繁多。神农时期,古人利用结绳法来记事;黄帝时期,左史官仓颉通过动物的脚印来绘制不同的图形,并赋予其“音、形、义”,从而形成文字。




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
文章插图

据考证,我国最早的文字雏形可以追溯至六千多年前的象形字,分布在今陕西境内的半坡人在日常生活与实践的过程中创造了大量形似文字的刻画符号,并将其雕刻在陶器上流传至今。殷商时期,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皆对鬼神之说深信不疑。
生活中的大小事宜必须通过占卜来决定。商人将占卜的内容刻在龟壳或兽骨上,便形成了甲骨文。与此同时,商代还出现了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由于凿刻文字的载体多为钟鼎,故金文也称为“钟鼎文”。
西周时期出现了大篆,又称籀文,文字的线条逐渐柔和,字体结构也趋于稳定。秦朝时期,秦朝丞相李斯将大篆简化,以笔画简省、字形修长的小篆作为秦王朝的统一文字。而后,为了使文字便于书写,小篆逐渐演变成了更为方正且平直的隶书。




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
文章插图

秦末汉初,草书在隶书的基础上诞生了,落笔行云流水、恣意连绵,分为章草、今草与狂草。而后,东汉时期,形体方正的楷书雏形诞生了,并在两晋时期趋于成熟。此外,行书是介于潦草的草书与方正的楷书之间的字体,比草书好辨认,比楷书更便捷,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纵观汉字演变过程,不难发现汉字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且字形结构也趋于简单与便捷,由此可见,简化是汉字的最终归宿。然而,1977年,比如今简体字更加简化的“二简制”方案出台后,仅过了九年就被终止废除,这是为何?
汉字简化的原因
我国长期使用繁体字,为何要突然进行简化改革呢?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为了适应我国政治制度的需要。1949年,我国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翻身农奴把歌唱。然而,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




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
文章插图

汉字改革是民主革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必要途径。只有通过文字简化运动减少文盲的数量,才能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其二,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建国初期,文盲现象比比皆是,国民受教育程度低,农村地区地区的识字率更是微乎其微。
长此以往,我国的国民素质难以提高,社会也无法进步发展。而相比于传统复杂的繁体字,简化字更易于毫无文化基础的国民学习与使用,再加之我国扫盲任务迫在眉睫,因此汉字简化运动势在必行。其三,顺应了汉字本身的发展特点。
汉字自诞生之初,便经历了无数变革,或通过人为改革,或通过自然流变。前者耗时短、见效快,后者则是缓慢且长期的。尤其在汉字自然发展的过程中,大量异形字凭空出现,导致汉字无法统一起来。因此,人们必须通过人为变革将汉字规范化。




汉字简化方案&我国曾推行比简体字更简化的二简字,为何仅仅九年后就宣告失败了
文章插图

两次汉字简化运动
早在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文字改革的想法,倡导将汉字简化成贴近人民群众的文字。不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大型战役导致形势动荡不安,使文字改革工作几乎没有开展的可能性。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文盲问题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汉字简化运动被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