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北宋游学士人的生活面貌,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北宋游士婚姻出现不稳定性、功利性以及有限自主性等新特点,显然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商业的空前繁荣,首先带来的是日趋膨胀的消费意识和人生态度,也带来了贫富分化的渐趋明显与扩大,这些无疑会强烈地刺激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婚姻重财之风盛行;科举制度的完善,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达官显贵、富室豪商榜下捉婿,不问家世,不问人品,不问婚否。
与之伴随的,是纵欲主义的思想意识,游学士人在追求功名利禄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欲望的赤裸裸的追求,流连酒肆,迷恋娼妓,情迷精魅;娶妻论财,全乖礼义;有妻更娶,全无恩信等。

唐代#北宋游学士人的生活面貌,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文章插图

这种心态的变化我们可以说是,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应予以同情的理解,官僚士大夫的反应,恰好说明他们已觉察到新的思想意识可能带来的威胁,是对正统意识形态一种结构,所以才会有存天理,灭人欲说教的提出。宋儒热衷于义利之辨、群己之辨等命题,正是当时社会观念的对立、冲突在哲学领域的表现。一方面是社会活力空前增长,个体意识与思想情感日趋解放,另一方面则又有所谓道德沦丧,纪纲荡然的感叹,这是典型的伦理主义与历史进步的二元背反,有很深的哲学文化意义。

唐代#北宋游学士人的生活面貌,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文章插图

因此,北宋游学士人的许多生活面貌,也带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漂泊的生活状态和理性的人生态度。旅寓漂泊、旅途奔波是士人游学生活的常态。他们随时可能遭遇到来自疾病、鬼神、盗匪等各方面的威胁。但与唐代相比,北宋游学士人更多的表现出一种理性的人生态度,如在疾病的防治方面,与其他出行群体完全寄望于医家的关心与研究不同,北宋士人已自觉的介入医学,或专研医典,编纂医书,或搜集医方,辑录成册,以备游学、宦游之需。部分士人甚至转入医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儒医”,而他们仍关注行旅中疾病相关的情况。

唐代#北宋游学士人的生活面貌,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文章插图

在道路治安的应对上,除了依靠政府提供安全保障外,北宋游学者们也通过结伴而行、习练武艺、培养胆识、洁身自好等方式,积极自救和救人。在鬼神信仰的问题上,宋人笔记有关游学遭际的书写,主要集中在路遇“异人”和“梦”遇鬼神两方面,而直接遭遇鬼神的情形则相对较少。这显示出儒家正统思想对士人的强势引导,尤其是在北宋,新儒家们更是表现出强烈的无神论或疑神论倾向。他们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此外,在旅费的筹集方面,大多数游学士人也会主动寻求社会资助。

唐代#北宋游学士人的生活面貌,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
文章插图

第二,形式多样的社会交往与相对疏远的人际关系。不过,与唐代相比,游学士人的交游关系更加的功利和疏离。唐代科举考试中的行卷、延誉之风主导着士人们的生活面貌,他们不得不谦卑,不顾尊严乞求他人延誉推荐。北宋中后期,随着科举制度设计的完善,游学士人不复行此礼,而亦鲜有上官延誉后进者。对于他们而言,只要专注于自身的学习,就可能登第,自然在社会关系的经营上不再下大工夫。从政争的角度看,他们完全可以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攻击或出卖情契笃密的学侣。再者,尽管宋人相当重视严师弟子之礼和师道尊严,但宋人的学派观念实际上并不强烈,转投他师的现象极其常见,这也进一步凸显了游士流动的特性;可以说至少在北宋,游士与学派的从属关系都是不明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