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二 )


至此 , 望城铜官镇终于火了 。 各类陶瓷收藏家、考古家、学者、研究者、投资人都蜂拥来到这块土地 。 陶瓷博物馆很快就建成了 , 陶瓷艺术城正在打造 , 有关单位也以高出20年前十几倍的价格 , 积极抢购“黑石号”上的陶瓷 。
经多方专家对这批陶瓷的研究 , 大唐盛况再次被推到一个让人眼花缭乱的高度 。 据分析 , 铜官窑的起始 , 应该是在南北朝时期 , 当时天下大乱 , 一批北方落难陶工 , 辗转来到长沙 , 见铜官附近的泥质上佳 , 才在此筑窑烧陶 。 “黑石号”上的陶瓷彩绘 , 虽然只是底层陶工的随意涂抹 , 但它的价值不在它的艺术造诣上 , 而在于它独步天下的彩绘工艺 , 在于它包罗万象的彩绘内容 , 正是陶工们的性情涂鸦 , 反而再现了唐代丰富多彩的世俗社会的一角 。
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本文图片

“黑石号”陶瓷彩绘最大的特点是上面唐诗遍布 , 很多诗歌还从没在其他文献中出现过 。 比如“我生君未生 , 君生我已老 , 恨不生同时 , 日日与君好” 。 谁能想到 , 一千多年后 , 《全唐诗》还能有补缺拾遗的机会?彩绘的第二大特点就是日常生活气息非常浓郁 。 随意描绘的图画 , 处处透着当时陶工们的小聪明、小谋略、小情趣、小欢喜、小忧伤、小相思、小色情、小格调 , 但合在一起 , 就构成了一个摇曳多姿的大唐社会 。 彩绘的第三大特点就是外来符号极为丰富 。 除中国人喜欢的花鸟虫鱼外 , 陶瓷上居然还有很多阿拉伯文、穿胡服的人像、金狮白象等吉祥物和反映西亚各民族风情的意象符号 , 这些异域元素显然是根据市场需求设计到产品中的 。 时尚前卫、开风气之先河的铜官窑就这样被抬到显赫的地位 。 这也从侧面把兼收并蓄、敢为人先的湘楚文化给彰显出来了 。 据考证 , 与“黑石号”沉船相同的陶瓷竟遍布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东欧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 中国被称作china(陶瓷) , 铜官窑才是最有力的推动者 , 因为从一开始 , 它瞄准的就是国外市场 , 属中国最早的外销型瓷窑 。 凭借陶瓷 , 长沙同扬州、宁波一样 , 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口岸 。
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本文图片

▲唐长沙窑青釉褐红彩云气纹碗(“黑石号”出水文物)
人类学家叶舒宪先生有一个观点:“文字中的历史 , 只是小历史 。 在文字之外 , 还存在一个更大更真实的历史 。 ”这话像一道亮光 , 将我点醒 , 以至很长一段时间 , 我都处在脑洞大开的状态 。 现在 , 当我流连在望城铜官古镇 , 看着从地底挖掘出来的唐瓷宋陶 , 听着讲解员对铜官陶窑历史的介绍 , 读着陶瓷博物馆墙上“黑石号”沉船的情况 , 叶舒宪先生的话又回响在我脑海 。 我这才发现 , 文字中的历史不但是小的 , 还是残破不全的、干枯无肉的、变质腐朽的 。 就像千年坟棺中一堆满是虫眼、一触即碎、灰黑发霉的碎布 , 跟当初那件明艳动人、香鲜靓丽的盛装已毫无关系了 。
行万里路 , 之所以同读万卷书一样重要 。 是因为行万里路 , 不仅仅是深入地理物候、百样人生 , 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 它还是对“读万卷书”的一种补充 。 换句话说 , 行万里路 , 就是读万卷书 。 “万卷书”是特指官方的、庙堂的、学府的子史经集 , “万里路”则是指民间的、乡野的、代代相传的史识见闻 。 万卷书是呈显性“小历史” , 万里路上却藏有隐性的“大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