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本文图片






湘江北去 , 奔流不息;一江两岸 , 蔚然成势 。 山水洲城新样板、湘江两岸新客厅、望城核心增长极 。 望城35公里湘江黄金岸线 , 新一轮创新创业大潮扑面而来 。 资源与资本在这里碰撞 , 行业龙头与精英在这里聚集 。 抢占机遇 , 远见未来;一江两岸 , 成就梦想 。
即日起 , 乐在望城持续推出中外名家、作家、文学爱好者等系列散文 , 看文人墨客笔下的望城一江两岸 , 是怎样的一番壮景 , 敬请关注!
【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本文图片

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本文图片



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本文图片

从长沙沿湘江北上20里 , 有一个地方叫瓦渣坪 , 名字寒碜得很 , 可祖祖辈辈都这么叫着 , 已经习惯了 。 没有人知道这个贫苦之名的由来 , 也没有人想要把它给改一改 。
与瓦渣坪毗邻的铜官有几座陶窑 , 窑火说旺不旺 , 生意不咸不淡 。 因为规模不大 , 技艺平常 , 即便是当地人 , 也只会把它当作一项营生 , 而不会当它是一项可炫耀的资本 。
解放初期 , 因为填湖造田 , 乡亲们移高补低 , 居然就在铜官附近挖出了好些古窑遗址 。 最早的竟可上溯到唐代 。 从瓷瓦判断 , 这里居然还是釉下彩的发源地 。 举世闻名的唐三彩或许不是产于此地 , 但很可能师承于此 。 而瓦渣坪 , 竟然是古窑长年倾倒碎瓷破陶的洼地 。 倘若好好挖掘 , 这个名字寒碜的地方 , 很可能会是一个千年文物宝地 。
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本文图片

铜官古窑群的发现 , 由此打破了中国陶瓷史越窑邢窑两强称雄的格局 , 演变成“南青北白长沙彩”三足鼎立之势 。 但可惜的是 , 当时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并不强 , 甚至包括那些考古专家 。 他们鉴定完毕 , 收了一些样本 , 便打道回府了 。
接下来的几十年 , 这些时不时从地下挖出来的陶器 , 便成了长在红旗下那一代人的童年玩具 。 外乡人如果路过铜官 , 就会看到一群孩子 , 用绳子系着一串陶器 , 丁零当啷在地上拖着 。 破了碎了不要紧 , 再换就是 , 反正多得是 。 孩子们就想用身后如鸣珮环的响声 , 让清贫的生活多点乐子 , 同时也让辛劳的父辈能注意自己的存在 。
然后就到了1998年 , 德国一家打捞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打捞出了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船 。 因沉船附近有一块黑色巨礁 , 所以沉船被命名为“黑石号” 。 经清点 , “黑石号”里面装有6万多件中国陶瓷 , 而其中长沙铜官窑的瓷器就有5万多件 。 当时国内对这事的报道也算热闹非凡 , 但雷声大 , 雨点小 , 由于对方的要价超出了己方的心理预估 , 没有哪个部门哪个单位 , 有非要促成国宝回家不可的信念和韧劲 。 也许大家觉得 , 铜官附近还有一个可待采掘的瓦渣坪 , “黑石号”上的东西就没那么珍贵 。
散文|一江两岸散文|《铜官窑、时光以及历史》
本文图片

时光一晃又是20年过去了 。 2017年5月 , 习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 , 提到了“黑石号”这艘千年沉船 , 借此阐述中国古代与各国源远流长的交往史 , 以期重建与海上古丝绸之路沿途各国的亲密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