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有可能说的是“悟道”的境界
《道德经》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家修行有句话,“言语不通非眷属”,意思是如果不明白文字背后真正的含义,修行会走很多弯路。其实,这句话可以涵盖世间的一切学问,如果只浮于表面,进步会变得非常缓慢。
文章插图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可谓尽人皆知。“大国”两字,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当年的美国与苏联,以及我泱泱华夏。“天下”两字,可以让人顿生豪情,金戈铁马,逐鹿中原,“了却君王天下事”。所以,从古至今大多从治国之道来解读老子的这句话。
《韩非子·解老》篇:“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韩非这样解读是可以理解的。中国过去有句俗话:“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好多文人都希望通过想献言君王,建立一世功绩,或者求得此生富贵。韩非解读《道德经》,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借老子圣人的光环,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道德经》被解读为是讲给统治阶级的。当然,通过前人的不断解读,《道德经》便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也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撒下了可贵的种子。
文章插图
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国家不能瞎折腾。这样解读从理上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就是小国也经不起折腾,一家,一人,一事也是如此。但是,疑问就在后边,为什么鬼不伤人?为什么神和圣人要伤人?后人没有想明白,也不敢轻易否定前人,关键这还是老子说的,怎么办呢?脑洞大开,任意附会!“鬼不伤人,是因为鬼只能唬人”,这话说的感觉跟鬼很熟似的。神伤人可以说的过去,因为神要惩治恶人。圣人为什么要伤人呢?看看学者们如何解读。
某知名学者:圣人可能没有意识要伤人,但是也经常伤人。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读圣贤书,要敬畏圣贤,我们那时候还不懂,就构成很大的压力。听到圣人就肃然起敬,反而不敢亲近他,所以我们对孔子,对老子始终隔得远远的,只知道有其人、有其书,我们反而不会很自动去了解他。这就是圣人伤人,圣人伤人不一定要自己出力去伤人,别人弄得他来伤人,最后还是他的罪过!
如此一来,等于老子自己承认了“伤人”,“人皆可以成尧舜”,孟子老先生的这句话是想让我们“伤”更多的人?这哪里是“圣人伤人”,这明明是我们在伤圣人!要想弄明白这一章,我们还需要老话重提,“名可名,非常名”。
文章插图
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有三层含义。首先,老子起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不能完全表达老子的意思。比如“无”,不能理解为什么也没有。其次,不能理解为名字日常的意思,说白了好多名字都是隐喻。比如“国”,不是在每个章节都代表国家。最后,一个名字代表几个意思,不同的章节含义不同,比如“民”字。
前人的解读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断句的问题。“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这句话这样断,虽然看似递进的关系,但是逻辑上却是有待商榷。所以,在详细分析之前,我们重新整理下本章语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 犹太民族#犹太人的富人思维:“卖豆子”思维,读懂它,教你变得不平凡
- 埃及$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何只有中国被认可?其余都是“伪古文明”
- 童年阴影@唱着生日歌的“莲花蜡烛”,成了全人类的烦恼
- 虎首@(虎年说虎)意外不意外 两条尾巴还背只小鸟竟是“虎崇拜”
- 红包#春节·“晒”年|朋友圈的虎年春节是这样的,你是哪一款?
- 见闻$闲置旧宅迎来不锁门的“新主人”——深圳上围村见闻
- 主题|乐山市“井研农民画”为新春佳节添彩增色
- 假辣条$美术生有多“狠”画辣条我忍了,肘子我忍了,画这个忍无可忍
- 佳作#“吻画” 女子用吻画了一幅玛丽莲梦露, 卖了100万美元!
- 推理|“硬汉派”推理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