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他在北大没有评上博雅讲席教授,到底冤不冤?( 二 )


对于已经是副教授的教师 , 可以申请转为长聘副教授 , 也可以申请旧体制的教授 。 北大在2016年推行新旧体制并轨 , 在2018年完成并轨 。
(参见:北京大学前任校长谈预聘制的是与非:从北大师资聘任制发展看大学里的人才阶梯 。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08/29/421625.html)

这就使得 , 副教授先申请长聘副教授 , 之后才能申请长聘教授 , 各有2次机会;而老体制教授可以申请长聘教授 , 但只有1次机会 , 失败了就必须解聘走人 。
新旧体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工资待遇上 。 据传言 , 长聘副教授的年薪可以达到50万以上 , 长聘教授的年薪则达到70万左右 , 而旧体制教授的年薪只有40多万 。
另据传言 , 其中还有“拿帽子”转轨的机会 , 即拿到国家级人才的称号 , 可以直接转为长聘轨 。 比如 , 拿到“长江学者”的旧体制教授可以直接转为长聘教授 , 享受新的年薪等级 。
如果以上信息全部准确的话 , 辛德勇教授在2015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有可能之后直接转轨为长聘教授 , 享受70万左右的年薪 。
不过 , 如果他现在仍然只是旧体制教授 , 那么年薪可能不会超过50万 。
每位教授的情况不一 , 而学校也倾向于不公开具体的薪资待遇 , 使得外人只能打听和推测 。 有不确之处 , 请见谅!

03
北大博雅讲席教授有什么待遇?
一直受到诟病的是 , 国内高校教师的基础收入相对偏低 , 而绩效收入则差距巨大 。 这使得:人才外流;文理工科严重不平等;教师之间也严重不平等 。
相对于普通教师 , 有职称、有帽子、有大项目的教师的收入可以高出2-3倍 , 还不算个人创收的横向项目 。
即在同一个学校里 , 有的教师可以拿到100万以上的年薪 , 而绝大多数教师只能拿到30万以下的年薪 , 尤其体现在理工科与纯文科之间 。
还有的不平等就是 , 理工科可以评院士 , 而文科连一级教授都不能评 , 最多全校寥寥几个文科二级教授 , 即使上了长江学者也不能评文科一级教授 , 学科歧视简直赤裸裸 。
这就使得 , 一些高校也试图稍微改变这种情况 , 在普涨工资的同时 , 再推出另外的途径 , 来奖励学术斐然、德高望重的资深(多为老年)教师 。 比如 , 清华的文科资深教授和北大的博雅系列教授 。
在博雅系列教授中 , 以博雅讲席教授为最高 。 虽然不知道其具体待遇 , 但流传出来的细节主要有两个 , 一个是70岁之前不退休 , 第二个是年薪接近100万 。
这也正是辛德勇教授在公开求职的文章中所吐露和要求的条件 。
其实 , 当前的教授退休年龄是60岁 , 而只要是博导 , 就可以延长5年 , 到65岁退休 。 70岁之前不退休 , 也就是在65岁之后再延长5年 。
这的确是一个大福利 , 因为教授博导已经是高校教师金字塔的顶尖 , 能延长5年全职在岗会获得最好的经济收入 , 70岁时的退休工资也会高很多 。
知名教授的普遍操作是 , 要么在65岁退休后被别的学校返聘 , 要么在60岁之后且退休前就全职跳槽到别的学校 , 条件是70岁才退休 。
第二个条件是年薪100万 。 这个待遇说高很高 , 说不高也不高 , 一般学校引进一般教授也可以出得起年薪60万以上的价码 。
但对应的是 , 这位教授要么完成较高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 , 要么能够显著提升本校在教育部评估中的学科排名 , 比如可以从B+进入到A- , 从C+进入到B- 。
不是没有足够的钱 , 而是没有足够高水平的人 。

04
北大博雅讲席教授是怎么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