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勇|他在北大没有评上博雅讲席教授,到底冤不冤?( 三 )


正常情况下 , 如果本校不能给自己相应的待遇 , 知名教授都是选择退休前跳槽 。 辛德勇教授的公开求职也属于这一情况 。
他认为自己学术水平和学术成果足以评上北大博雅讲席教授 , 然而 , “北大认为我不够资格享受这个 , 可我觉得自己完全有资格享受这个 。 这很不公平 。 ”

“但北京大学相关管理者(标准的称呼叫‘领导’) , 也应当合理对待我的付出和成果 , 然而我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和对待 。 反复沟通将近三年 , 还是无人理睬 。 ”

辛德勇教授觉得自己很冤很委屈 , 在北大工作了19年 , 从教学和科研上都有突出贡献 , 为啥就不能评上博雅讲席教授呢?而自己是1959年生人 , 今年已经64岁 , 按照常规明年只能车到站人退休 。
外人看着似乎也挺委屈 。
然而 , 看看2016年4月20日通过的《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聘任办法》(试行) , 再结合系科的实际情况 , 我们似乎也能够理解北大的评审规则 。

从“基本聘任条件”来讲 , 几乎所有知名教授都符合 。 但从“基本职责”来看 , 辛德勇教授似乎不符合“积极争取和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这一条 , 因为他在求职文章中说 , “我的缺点一是不能承担任何研究项目” 。
在官网个人主页上 , 辛德勇教授的确没有列出任何主持过的科研项目 。 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官网显示 , 他曾经在1995年和2005年主持一般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各一项 。

《聘任办法》还说 , 在聘任程序上 , “学校根据师资人才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规划和捐赠基金预算情况等 , 确定‘博雅讲席教授’年度聘任指标 。 学校向院系下达推荐指标 , 院系在限额指标内推荐 , 经学部差额遴选和学校审议通过后聘任 。 ”“聘期一般为5年 , 可续聘 。 ”
这就意味着 , 学校会考虑“学科建设规划” , 而院系只能“限额推荐” 。 虽然不知道 , 博雅讲席教授的年度名额和聘任名单 , 但可以肯定的是 , 学校下达指标和院系限额推荐都必须符合“学科建设规划” 。

05
他没有评上博雅讲席教授 , 冤不冤?
在这个时候 , 就要结合院系和二级学科的实际情况了 。 从北大历史学系的官网上看 , 辛德勇教授主要隶属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同时是“历史地理学教研室”主任和“北京大学古地理与古文献研究中心”负责人 。
而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和中国古代史这个二级学科 , 当前在职的教师中已经至少有3位教授被先后评为博雅讲席教授 , 分别是邓小南(1950年生)、阎步克(1954年生)和荣新江(1960年生) , 还有不久前退休的朱凤瀚(1947年生) 。

从“学科建设规划”来看 , 就可以猜测出 , 为什么辛德勇教授评不上博雅讲席教授 , 反复沟通也不行 。
纵然中国古代史这个学科很强 , 但作为历史学门类、一级学科中国史下面的二级学科 , 先后上了4位博雅讲席教授已经算比例非常高了 , 系科和学校总要考虑考虑学科平衡和相对减少聘任人数 。
如果过于偏向一个二级学科 , 那么让其他二级学科和其他院系情何以堪;而如果可以大幅度增加聘任人数 , 那么:一是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 , 不利于青年教师发展和人才引进;二是学校工资负担加重 , 而社会捐赠基金很不稳定;三是博雅讲席讲授的头衔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了 。

这些现实条件就使得 , 除非出现特殊情况 , 否则学校不会在这个二级学科上再评选博雅讲席教授 , 即使多出版3、5本专著也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