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四海》败走春节档,严肃的原因只有一个( 三 )


但这个旅程依然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想象 。 尽管人物的意志是坚定的、阳刚的 , 但行动始终像海面的浮游生物 。 那种速写的、漫画感的故事气质 , 与当下的现实消费空间显得格格不入 。
《四海》可以说是韩寒自我阶段性求索的结题之作 , 但这个总结不如不总结 , 叙事的完整性不如不完整 。
如果说《后会无期》是作家文思的媒介转换 , 《乘风破浪》确立了一种商业作家的电影风格 , 那么从《飞驰人生》开始就完全变了风向 。 韩寒开始注重电影的结构 。
但这个结构既不是很好的文学结构 , 也不是很好的电影结构——它不能网罗、转化、凝缩现实生活的复杂情感 , 浮夸的人物及其表演又消解了生活质感 。
四海|《四海》败走春节档,严肃的原因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这一致命的硬伤 , 在《四海》中被进一步放大 。 《四海》的故事发展 , 不是来自于人物对自我求索的内在驱动 , 而是来自于编剧硬凑与镶嵌的程式化推动 。 由此 , 便导致了人物情感流和行动线的阻塞感 。
此外 , 从《四海》的爱情戏中可以看出韩寒是一个对待两性情感比较严肃的人 。 他借用李敖的《只爱一点点》 , 以凸显他的爱情价值观 。 但以男性的刻板视角去呈现女性 , 导致“欢颂”这样一个女性角色 , 几乎脱离了当下社会的两性语境 , 呈现了一种对初恋印象的执拗怀旧 。
四海|《四海》败走春节档,严肃的原因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总之 , 在《四海》中 , 韩寒表达的核心主题始终是“速度的相对状态” 。 可能是他对速度的感知异于常人 , 过多地体现在影像中 , 也影响了艺境空间的多维性 。
也许 , 对于韩寒来说 , 职业作家、职业车手、职业导演的身份标签都不重要 。 重要的是 , 用速度度量世界边界的倔强 , 还有那永不休眠的青春 。
【文/李尘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