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敏哲|后疫情时代,城市如何安放我们的“年”?|春节随想录

◆ ◆ ◆ ◆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主管
|彭敏哲|后疫情时代,城市如何安放我们的“年”?|春节随想录
本文图片

有学术的思想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彭敏哲|后疫情时代,城市如何安放我们的“年”?|春节随想录】◆ ◆ ◆ ◆
编者按:值此新春佳节 , 《探索与争鸣》微信公众号特别策划“春节随想录”专栏 , 邀请多位人文社科学者 , 畅谈过去一年的个体经历和学思感悟 。 学人们透过饱学而又敏锐的笔触 , 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 , 或学术探索 , 或文化感悟 , 或现实思考 , 为长期关心和支持《探索与争鸣》的读者奉上一道道别具风格的思想大餐 。 系列文章将在节日期间陆续推出 。 《探索与争鸣》谨祝大家新春快乐!
后疫情时代 , 城市如何安放我们的“年”?
彭敏哲|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探索与争鸣》微信公众号专栏专稿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非经注明 ,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彭敏哲|后疫情时代,城市如何安放我们的“年”?|春节随想录
本文图片

春耕秋收 , 到了冬天 , 农作物进入休眠期 , 辛勤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停下脚步 , 享受短暂的休憩 , 为来年祈福 。 通过节日 , 一个民族在自然时间上划分节点 , 建立起自然与社会相协调的周期性节律 。 而被奉为“一年之始”的春节 , 则是中华民族时间脉络中最重要的标记 。 在传统春节民俗中 , 有许多都与农耕文化息息相关 , 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决定着农耕民族的时间意识 。
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 , 这一月 , 官方要举行隆重的“蜡祭”仪式 , 《礼记·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 。 ”所祭有八神: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 。 祭祀的对象包括农业的创始神、主管农业的神、田间亭舍道路诸神、河渠神、堤坝神、昆虫神、谷神等 , 甚至还包括猫神和虎神 , 因为它们帮助消灭破坏庄家的田鼠和野猪 。
如今传承下来的一些民间年俗 , 也烙印着鲜明的农耕文明的印记 。 例如“祭灶神” , 腊月二十三要“送灶神” , 而大年初四则要“迎灶神” , 祭灶活动反映了人类对于“火”的崇拜 。 正月初三这一天为谷子的生日 , 要祝祭起年 , 且禁食米饭 , 正月初三也被称为“小年朝”“赤狗日” 。 大年初十的祭石头生辰 ,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 , 甚至设祭享祀石头 , 恐伤庄稼 , 也称“石不动”或“十不动” 。 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 , 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 。 在年俗活动中 , 舞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 , 而海洋主水 , 龙也自然地成为了农作物的司雨神 。 再如春节的神戏、社戏 , 是为了祭祀土地神 , 社神源于对土地的崇拜 。 土地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 , 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所需最重要的源地 , 也是孕育农作物的场所 。
|彭敏哲|后疫情时代,城市如何安放我们的“年”?|春节随想录
本文图片

由于不同区域的地理气候、农业生产习惯的不同 , 也会衍生出各地不同的风俗 。 我们经常体味到的“年俗” , 其实是传统社会中农业文明的产物 , 这些年俗有的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 是为了匹配当地农业生产的进程 。
在中国大步走向都市化的今天 , 年俗的功能性逐渐削弱 , 城市化进程令更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 更加冲淡了原有的乡村年俗 。 近两年以来 , 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之下 , 很多单位要求员工“非必要不离城” , 中小学建议学生开学前14天学生不离开本地 , 疫情发生地区“非必要不出行” , 跨省出行需要携带核酸报告……种种的“出行限制”政策令城中人的返乡过节成为一道需要慎重考虑、权衡利弊的选择题 。 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 只能选择就地过年 。 于是 , “且认他乡作故乡”成了后疫情时代大家共同的城市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