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学新动向|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公布( 四 )


齐泽安的语言浓郁、狂热 , 富有深情 。 她受影响于西班牙诗人弗洛贝拉·埃斯潘卡(Florbela Espanca) 。 埃斯潘卡写作十四行诗 , 在生活中毫无保留地实践现代艺术所向往的激情和自由 , 她曾离过两次婚 。 由于其情绪化的表达 , 其女性身份和经验 , 埃斯潘卡一度受到葡萄牙官方的禁锢 。 与此同时 , 齐泽安认为存在所谓莫桑比克性 。 莫桑比克性正在从殖民历史、奴隶制、多部落多语言的状况中形塑 , 但这个过程需要很长时间 。
克莱门斯·赛茨获毕希纳奖
日前 , 奥地利作家克莱门斯·赛茨(Clemens J. Setz)获得德语世界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Georg-Büchner-Preis) 。 这是十年来奥地利作家首次获得毕希纳奖 , 赛茨是第十四位获毕希纳奖的奥地利作家 , 前十三位依次是英格博格·巴赫曼 (Ingeborg Bachmann)、托马斯·伯恩哈德(Thomas Bernhard)、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曼尼斯·斯珀伯(Manès Sperber)、恩斯特·扬德尔(Ernst Jandl)、埃里希·弗里德(Erich Fried)、阿尔伯特·德拉赫(Albert Drach)、(H. C. 奥特曼(H. C. Artmann)、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弗里德里克·麦勒克尔(Friederike Mayr?cker)、约瑟夫·温克勒(Josef Winkler)、瓦尔特·卡帕赫(Walter Kappacher) 。
诺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学新动向|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公布
本文图片

克莱门斯·赛茨
赛茨(1982-)刚刚步入中年时代就摘得了毕希纳奖 , 这在德语文学史上虽有先例——比如彼得·汉德克三十岁出头就赢得了这个荣誉 , 但他稍后退回了奖金——但也并不常见 。 早早得奖这件事对赛茨或许恰到好处 。 大约十年前, 短篇小说集《马斯戴特儿童时期的爱情》(Die Liebe zur Zeit des Mahlst?dter Kindes)在莱比锡书展上赢得了小说类奖项 , 赛茨被誉为天才 , 但此称多少有些高高在上的语调 。 而今 , 赛茨证明了自己确实是个货真价实的天才 , 纯金的天才 , 犹如压缩饼干版的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
21世纪文学的语言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二元制数据库?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 , 我们必须要达成一个共识:文学可以用数据库的形式演绎 , 哪怕是虚拟的演绎 。 证据在于 , 我们所进行的永远不是习得性的工作 , 我们进行的是开放性的工作 。 我们在开放中阅读 , 在开放中写作 , 在开放中赠予和接受 。 赛茨在《蜜蜂和隐形人》(Die Bienen und das Unsichtbare)中进行了探索 。 赛茨首先带我们回溯了Volapük、世界语(Esperanto)的诞生 , 这些语言既对应着诺瓦利斯的语言体系 , 也对应着词汇数据库 。 最终 , 瓦西里·爱罗先珂(Vasili Eroshenko)出场了 , 他是俄国世界语作家 , 他凭借其无政府主义理念进行了一场游牧实验 。 “诗歌的核心是偏差 , ”赛茨在《蜜蜂和隐形人》结尾写道 。
21世纪将我们带回语言的梦乡 , 语言的起源 。 这是为什么赛茨的失能者和君特·格拉斯的失能者有本质区别的原因 。 赛茨的失能是不需要辅助系统的 , 而格拉斯的失能总是需要一个实在的背景板 。 那么 , 世界的呈现便不是一一对应 , 而是多多对应 , 而映照于存在却是一 。 有次玩游戏 , 赛茨发现电脑分成了两半 , 他到医院去做CT , 结果显示大脑没问题 。 赛茨就此成为了一个作家 。
(部分译文参考:何宁《文学中的科技与历史主题——2018年德语文坛热点回顾》,《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19年第4期)
埃尔里德·伦登获瑞典学院北欧奖
日前 , 挪威作家埃尔里德·伦登(Eldrid Lunden)获瑞典学院北欧奖(Svenska Akademiens nordiska pris) 。 北欧奖往年得主有罗莎·利索姆(Rosa Liksom)、卡尔·奥韦·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rd)、阿妮塔·普莱杰尔(Agneta Pleijel) 。 历数北欧奖得主 , 挪威作家获奖最多 。 伦登是二战以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重要的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