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晚秋明丽古诗词五首: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

?
晚秋九月为什么叫高秋?和季节有关,更和重阳节相关
公历的十月,应对农历的九月,天高气爽,太阳越过赤道南行的初始阶段,昼夜平分之后,迎来一段有如春天的宜人时段。从当代的气候学划分,温度持续5天低于摄氏22度,才算入秋,因为体感能够分明感觉凉意,而此时,可能很多地方,还属于现代的“夏天”。
但是从古老的中国节气划分,此阶段,已经到了色彩斑斓的“晚秋”。



晚秋$晚秋明丽古诗词五首: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
文章插图

中国的四季和节气划分,自然有古老的道理,无论温度和体感如何,物候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如晚秋,是在农历的七八九三月的末期,是传统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又叫作季秋暮秋。这倒不是因为真正的秋天给人的感觉很萧条,实在农历九月是古代秋季的最后一月。
先秦时代的宋玉,看到秋天就悲伤,从现代人的观点,是不可理喻。不过历史学家研究,先秦时代的西周到战国时期,气候变冷,宋玉的秋天大约和提前来到的冬天仿佛,再加上文人悲叹时光和身世,打动了很多在人生道路上坎坷行走的人们。但是也因此开了极坏的头,所谓“悲秋”。
古代的秋天就三个月,自然想“悲秋”的,就选择在了晚秋,导致了很多晚秋的诗作,都萧条悲伤。不过那只是一种自身情绪的宣泄和寄托,和真正的晚秋,关联不大。
因为,晚秋,实在是美。
如同春天的温度,西风南下,带走酷暑,天空明净高远,虽然不像春天百花齐放,但高大的落叶树木开始渐次变黄变红,缓慢凋零,比如枫叶红叶,更有如同春天的小草本在林间地头开放,以菊花菊科植物最为绚烂,农田里稻子成熟金黄一片,却也有秋天嫩绿的蔬菜肥美在微风里。
而抬头,大雁飞过,天空更蓝更深邃。
就算是早晚有霜露,但此时霜露不重,霜露遇见太阳则化,让菊花更香,秋叶更红,更沉淀出一种耐小寒后的清美沉静。
此时有重阳节假,无论从气候还是古风俗,都召唤人们登高望远,舒展身心。


晚秋$晚秋明丽古诗词五首: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
文章插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唐)《山行》
这是杜牧又一次重阳节上山登高,从石头山路上向上行走,开始只看到眼前缭绕的山路,但是到了山腰或者山顶的平台之后,才发现景色开阔,那连绵不断的远山,有秋天的白云缭绕。
天气清高,视线极好,是目光可以看到对面山上云雾中隐约的茅舍,还是几声鸡犬叫声,宣示着这里还藏着山里人家呢?
无尽的斑斓的秋山秋树,其中以枫叶最为火红,恰好他停车的平台,正好有红枫掩映。
那经过霜降之后的枫叶,新红靓丽,在绮丽的晚霞光里,别样鲜艳,比春天的花还美。
那么不得不谈关于枫树。
枫树有两种,一种是天然红色的枫叶树,在晚秋清凉的雨露空气中,舒展动人的新叶,晚秋是这些枫树真正的春天,绝对新美,且耐小霜寒。
另外一种,就是在秋天自然转红的枫树叶,这是因为有些树木在凋落之前,会大量产生花青素。
无论杜牧看到的是哪种枫叶,晚秋时节,在唐朝,枫树变红,但是还没有大面积凋零,形成秋之绚烂壮美。
杜牧这首诗可作为人生的映射,你的秋天,也一定是这最绚烂的枫叶红,耐轻寒,迎风露,何输春花?


晚秋$晚秋明丽古诗词五首: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