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反语以见奇,或循蹊而别悟,《载酒园诗话》评价诗人三偷

前言唐朝诗僧皎然《诗式》中,有三偷之说:偷语、偷意、偷势。
意思是,唐人作诗,经常参考前人的作品,利用借用、化用等手段,将前人诗句融汇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祖述”,即模仿效法前人。南宋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说:自古诗人文士,大抵皆祖述前人作语。
关于三偷,贺裳在《载酒园诗话》有所论述,很值得学诗人借鉴。
苏武!反语以见奇,或循蹊而别悟,《载酒园诗话》评价诗人三偷
文章插图
一、 何病于偷偷,这个字并不好听,但是“偷法”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贺裳《载酒园诗话》中说:
或反语以见奇,或循蹊而别悟,若尽如此,何病于偷。
将前人的作品,从反面去阐述,或者依循前人路径而别有发明感悟,如果都这样做,那么“偷”,也不算什么毛病。
贺裳还举了几个例子。
原句是谢惠连的《捣衣诗》,诗曰:“腰带准畴昔,不知今是非。留守家里的妻子,为远行的丈夫裁缝新衣,还是按照原先的尺寸缝制,不知道是不是符合丈夫如今的尺寸。
张籍的《白纻歌》化用这一句,改为: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衫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张籍笔下的女子,动手之前,因为拿不定尺寸的长短,所以也要先去问问婆婆(旧时妻称夫的母亲为姑,如:翁姑、舅姑)。
另外,唐代诗人金昌绪有《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李商隐的老师令狐楚《闺人赠远》诗则曰: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金昌绪笔下的女子,还没有梦到辽西就醒了过来。而令狐楚的笔下的女子,已经梦到了辽西的心上人,而且在醒了以后,还在朦胧中回味残梦。
张籍、令狐楚用典的方式,都是反语用法。这种用法,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周振甫《诗词例话》中说:
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
贺裳《载酒园诗话》认为,如此化用前人的诗句,可“见奇”,有“别悟”,因此鼓励这种方式。
苏武!反语以见奇,或循蹊而别悟,《载酒园诗话》评价诗人三偷
文章插图
二、偷法一事,名家不免贺裳《载酒园诗话》中则说:偷法一事,名家不免。
上面举例说了令狐楚、张籍,二人都是名家。贺裳又举例刘禹锡、韦庄、杜牧的三首诗。
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後庭花》。
韦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贺裳认为,三首诗虽然说的是三件事,但立意其实相似,都是借景抒情抚今怀古,对于六朝的兴亡大发感慨。
贺裳说,偷法(偷意)这件事,如果不能不效仿前人,应该像韩信背水一战(对比前人一般不会背水对敌)或者虞诩增灶(对孙膑用减灶的计策)那样,出奇制胜。 切不可如同邵青那样邯郸学步,机械地照搬火牛阵,结果一败涂地。
学习前人的经验,但是要善于灵活运用。
另外,也不要像霍去病那样,不肯学习古人,常人没有霍去病的本事,还是不要学霍去病。
三诗虽各咏一事,意调实则相同。愚意偷法一事,诚不能不犯,但当为韩信之背水,不则为虞诩之增灶,慎毋为邵青之火牛可耳。若霍去病不知学古兵法,究亦非是。《载酒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