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乐评人李皖:我们的艺术家变得特别琐碎,很少面对人类的深刻处境

李皖:我们的艺术家变得特别琐碎 ,
很少面对人类的深刻处境
本刊采访人员/徐鹏远
发于2022.2.14总第1031期《中国新闻周刊》
出于职业的经验与警觉 , 乐评人李皖从不相信数据对所谓流行的判断 , 他更倾向于依赖生活中的朴实感受 。 因此在他看来 , 如今的抖音神曲只能算作专属渠道内的小众流行 , 并不意味着就是主流 。
他并不反感这种音乐 , 比起神曲的存在 , 全球音乐整体上呈现出的轻与私的趋势才是他一定程度的悲观所在 。 在他心里 , 保存着一份对音乐的“执念”:这应该是人类精神和情感至高表达的一门艺术 , 但眼前的现实是 , 我们的艺术家正在并且已经变得琐碎 。
一面|乐评人李皖:我们的艺术家变得特别琐碎,很少面对人类的深刻处境
文章图片

“罗大佑变成了一个没有分量的歌手”
中国新闻周刊:关于今天的中国流行音乐 , 你总体上有怎样的看法?
李皖:现在的音乐有一个特点 , 没有中心又特别繁杂 。 这个跟互联网有关 , 更重要的一点是关键技术、设备的小型化 , 过去只有公司用资金堆叠去实现的东西 , 现在凭个人就可以做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录音师 。 但这只是一面 ,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价值观、关注点的分化 , 这个分化是一个更大的分化 。 好的一面是我们所说的自由表达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 另外一面隐含的不好是人们关注的东西变得特别细小 。
为什么后来的这些歌都特别轻 , 为什么没有大众喜欢的东西?这个原因不是再也没有唱片公司用巨额资金去建立关注 , 而是我们的艺术家变得特别琐碎 , 很少面对人类的深刻处境、面对时代 。 对人性的宽广覆盖、对人类的关怀、带给大家的凝聚、引发大家的思考、影响时代影响人生 , 这些东西被瓦解得很厉害 。 艺术不是饮食 , 饮食好不好在于口味 ,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一个结晶 , 它最伟大的层面不是在口碑方面 , 而是在精神思想层面 。
伟大歌手是什么?为人民而歌 , 为土地而歌 , 为人类的命运而歌 。 抱有这种志向的人没有了 。 我觉得这个从改革开放之后慢慢壮大为一股社会潮流 , 大家落脚到自己的生活 。 这里面有好的一面是中国人健康心灵的恢复 , 不好的一面就是都到个人感怀里面去了 。
2000年以来特别鲜明 。 我经常提到摇滚乐的失语 , 过去那种精神性特别强的音乐慢慢找不到自己的感觉了 , 所有重要的摇滚歌手都不知所谓 , 有的消失了、有的哑口了 , 还在唱的有的变成商业流行、有的不知所云 。 这个表征是特别强烈的 。
当然也有回潮 , 比如崔健2021年的新专辑 , 我觉得它是个反弹 , 回到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的主题 。 但罗大佑的新专辑 , 实际上是经过出走之后 , 达到了一个价值认定——普通生活、普通的人之为人、歌唱美好生活和人伦 。 我觉得他变成了一个没有分量的歌手 。
中国新闻周刊:回顾此前的流行音乐 , 固然有崔健这样的音乐人 , 更大比例的流行歌曲其实还是情歌 。 为什么这些年 , 好像连好听的情歌都少了 , 也再没有巨星级的人出来了?
李皖:一个原因是缺少大众公约数 , 相当数量的人共情才能够形成共鸣 。 我们发现2000年以后 , 情爱方面的差异也非常巨大 , 处于同一情怀的东西特别少 , 过去说十年一代人 , 后来说三五年一代 , 再后来一年一代 , 代际分化非常厉害 。 2000年前后我就有这种观点 , 再没有什么大众流行音乐 。 包括那些最流行的东西 , 比如当时最火的周杰伦 , 那也是小众 , 喜欢周杰伦的就是那帮人 , 之外的人可能知道他 , 但不是他的歌迷 , 不在那个共情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