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夫·詹姆斯|面对“语言暴力”,我们该如何承受?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最初的构想里 , “人文阅读思想图谱”只是一次出版建议收集尝试——业界需要了解学界发现了哪些闪光的作品 , 学界也希望出版界能够关注到他们发现的璞玉 。 于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 , 书评周刊集全编辑部之力 , 向与我们有联系的人文学者、创作者问出了如下三个问题:
您在2021年持续思考的问题;
您在2021年关注到哪部未引起足够关注或未引进出版的作品;
您期待看到怎样的中国原创作品 。
最后我们获得的远远超越了“建议”的层次 。 随着新年的来临 , 编辑部共收回了74份回答 , 总字数逾5万字 。 情感与思辨密度兼具的文字织就一份呈现关联传统与现代、未来与当下的阅读思想图谱 , 他们以自身生活或研究为维度的阅读与追问 , 记录下了虽然蜿蜒动荡 , 但对真挚的爱、对重塑人与人的连接依然充满渴望的2021 。
本篇内容为高林、陈力卫、唐小兵三位学者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回答 。
74位人文学者 , 留给未来关于阅读的回答 |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王人博:我们需要发现行动的逻辑 , 而不仅是书面的规则
孙莉莉:绘本阅读的重点在于“教育家长 , 解放儿童”
朱自强:“成长”书写是中国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命脉”
有分量的社科研究是稀缺的
“非虚构”体现的是直面现实的品格与回应现实的勇气
孙歌:我们需要培养形式感觉来认识问题的轮廓
我们需要一种幸福哲学 , 一种更人性化的制度安排
01
持续思考的问题
克莱夫·詹姆斯|面对“语言暴力”,我们该如何承受?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文章图片

高林 , 历史学者
高林:十九世纪和维也纳是我一直关心的主题 。 这些年来 , 我一直在主动和被动地回答着同一个问题:“十九世纪维也纳崛起的现代生活和市民文化 , 这些东西和21世纪的普通人之间到底有什么相干?”
我一直希望通过阅读、用别人的声音对它作答 。 克莱夫·詹姆斯的《文化失忆》刚好帮我做到了这一点 。 在本书的序章中 , 詹姆斯讨论了“世界的维也纳化” , 给问题的答案提供了最后一环 。
克莱夫·詹姆斯|面对“语言暴力”,我们该如何承受?丨2021新京报人文阅读思想图谱
文章图片

《文化失忆 : 写在时间的边缘》 , 作者:[澳] 克莱夫·詹姆斯 , 译者:丁骏、张楠、盛韵 、冯洁音 , 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10月
在《巴黎城记》《现代生活的画像》《世纪末的维也纳》这三本主题几乎彼此衔接的书里 ,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生活在欧洲的崛起 。 随着人们离开乡村聚集在城市这片狭小的舞台上 , 他们想要的其实就是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吃喝、更宽敞明亮的房子、更洁净的空气和饮用水 , 世纪末的科学进步给他们带来了供电和煤气取暖炉 。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 , 一方面人们努力工作 , 另一方面人们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怒 。 从第二帝国到第三共和国再到哈布斯堡君主国 , 每一个统治者都试图依照自己的利益去应对人们的愤怒 。 它们希望解决眼前的问题 , 却在不经意间把整个社会推向不可知的未来 。
当社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滚滚向前 , 要站稳脚跟的并不只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共和国总统 。 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的每一个人 , 都感觉到一个新时代正在来临 , 他们的躁动、焦虑和惴惴不安 , 支配了这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和艺术 。
当整个世界都纷纷走上十九世纪欧洲道路的时候 , 维也纳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 他们的文化被打破 , 他们的社会被摧毁 。 那些曾经在维也纳不安地思虑着未来的人们 , 被迫流散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