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博物馆|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虎年驾到 , 网上网下各类关于虎的话题 , 已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文化趣谈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赫赫有名的“瑞兽” ,虎自古被视为勇气、力量以及财富的象征 , 也是扶正镇邪的保护神 , 其勇猛、威仪的形象被国人倾注于饰物、建筑、饮食器具、文物艺术品等诸多生活元素之中 , 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虎年新春赏虎 , 图的就是那份“虎步奔腾开盛景”的好寓意 。
想知道本地最早的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想瞧瞧我们的先人究竟把虎植入多少种文物里;想感受在沅澧流域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中 , 以吉祥物化身的虎有哪些生动形态吗?
常德博物馆|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本文图片

春节前夕 , 孩子们在常德博物馆观看老虎图片展
采访人员带你打卡常德博物馆 , 流连于文物之中 , 在时光深处探寻虎踪 , 从千姿百态的“虎文物”里感受博大深厚的“虎文化” 。
远古遗存:万年虎啸燕儿洞
石灰岩的陡壁上 , 深幽的溶洞层层叠叠 。 远处 , 渫水蜿蜒如带 , 丛林葱茏茂密;近处 , 兽皮裹身的健壮男子狩猎而归 , 手挥粗糙石器砍斫猎物;林中 , 猴啼鸟啾 , 鹿鸣呦呦 , 一声虎啸由远及近 , 久久地在耳畔回荡……
常德博物馆|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本文图片

石门燕儿洞遗址
在常德博物馆第一展厅 , 一个用声光模型打造的石门县燕儿洞遗址 , 生动地呈现了旧石器时代“石门人”生活场景 。
“这里的‘石门人"是一个特定的名称 。 ”博物馆工作人员刘志博告诉采访人员 , 燕儿洞遗址位于石门县皂市镇邢家桥村 , 目前已进行了3次发掘 。 其中 , 1958年发现商代文化堆积层 , 1981年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层;1991年 , 又在此地发现了距今2至3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 , 被命名为“石门人” , 结束了我省古人类化石空白的历史 。
资料记载 , 燕儿洞内出土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共六目20种 (属),有猕猴、红面猴、豺、熊、獾、虎、豹、东方剑齿象、巨貘、中国犀、猪、鹿、羊、牛等,多为肢骨,次为牙齿,还有少量角类化石 。 这些化石属于南方“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生活于地质时代的晚更新世 。
常德博物馆|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
本文图片

燕儿洞遗址发掘的动物牙齿化石
博物馆“燕儿洞遗址”前方的玻璃展台内 , 摆放着两排动物牙齿化石 , 其中1组6件稍小 , 1组3件相对较大 。 其馆藏图片展示了同一时期出土的剑齿虎牙齿化石 , 有犬齿、钝齿一长一短两颗 。 该化石目前珍藏在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
这是至今常德本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虎化石(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虎化石是中国甘肃的龙担虎化石 , 距今约250万年) 。 据百度称 , 剑齿虎是一类长有发达的匕首状上犬齿的猫科动物 , 成员普遍有着与现代狮虎相当的体型 , 属于史前的“顶级掠食者” 。 只不过 , 燕儿洞遗址的剑齿虎牙齿化石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得遗存?装备极其简陋的“石门人”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又经历了怎样严峻的生存挑战?我们不妨大胆想象 。
赋予神性:巴民族的图腾信仰
眼前的这尊造型精致的青铜虎钮錞于 , 是常德博物馆馆藏珍品之一 。 其主体呈圆柱形 , 中间空阔 , 肩部突出 , 腹部向下收缩 , 一只张口露齿、尾巴微翘的老虎盘距顶端 , 尽显威仪之态 。
【常德博物馆|虎年驾到!品一品常德博物馆里的那些“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