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二 )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文章插图

但总体来说,杨朱之学有道家的影子,同样也有墨家、儒家等思想在其中,非常符合当时诸子百家互相融合的现实。墨翟:兼爱非攻的主张,显得太过理想墨家的主张非常明确,叫做“兼爱”、“非攻”,其实还有两个,是“节俭”与“尚贤”。与杨朱“一毛不拔”的观念正好相反,墨家主张舍身以济天下。墨家当时人数非常多,成分也特别复杂,有贵族、有平民、有游侠、有官宦,总之凡是认同其观念者,并不限制出身。所以我们看墨家的典籍就会发现,里面的内容非常庞杂,涉及到了各个层面,语言也多重复、啰嗦,说明编纂的时候资料非常地多。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组织,首领就叫做“巨子”,在社会上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力。墨家的门徒有点类似后世的游侠或者大侠,往往为了自己的主张而不惜命。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文章插图

比如听说墨子听说了楚国要攻打宋国,其实和他没什么关系,但他还是不远万里地来到楚国平息战争,并且与公输班在攻城器械上进行了一次较量。结果是: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于是公输班恼羞成怒,说杀掉墨子是最好的办法。当然因为墨子有后手,所以没有成功。但可以看到,墨子是真的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平息战乱,在他看来,个人的安危并没有两国战乱重要。也正是因为如此,墨家的学说在当时的社会里有着非常强烈的支持,再加上其势力庞大,上层社会、底层社会都有影响力,所以各诸侯国也不是很想得罪这一组织。这是一批理想的狂热者,虽然可敬,但认死理,有时候会非常疯狂。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文章插图

孟子:“义”与“利”从此对立,形成了传统“义利观”孟子关于“杨朱”和“墨翟”的言论是这样的: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孟子认为,当今天下乱纷争,有识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就是诸子百家的由来。其中杨、墨两种学说有很高的声望,但都是对人心危害极大的蛊惑言论。杨朱讲求“为我”,那么必然就会将贵族、平民的利益等同起来,都加以保护,这明显的不现实的。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君主的权威在哪呢?这个国家必然会没有尊卑长幼、君臣夫妇,失去了等级观念,那岂不是乱套了。这就是杨朱之言所导致的“无君”。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文章插图

而墨子倡导“兼爱”,宁可牺牲自身也在所不惜,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而牺牲自我,这是不孝顺的。儒家非常讲求孝的品质,认为一个人只有能尊敬父母兄长,他才有可能尊重社会上的其他人。毕竟,如果一个人对父母兄长这些与他十分亲近的人都不好,那怎么能指望他能善待社会上的其他人呢?墨家为了别人的利益而牺牲自我,是将其他人当做自己的父母兄长来对待了,这是让其父母兄长伤心的事情,那就是不孝。那这个社会没有了伦理道德,岂不是乱套了吗?这就是墨家主张所导致的“无父”。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