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语出《孟子·滕文公》。孟子将这两个学派提出来,其实是为了加以反对,借以提出自己的主张。所以,如果想要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就需要知道孟子、杨朱、墨子三方是在何种领域有了什么样的分歧,三人所持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文章插图

杨朱:历来认为是道家分支,其实颇有争议提到道家学派,我想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老庄,但或许还有另一个分支,叫做杨朱学派。这个学派在后世的影响微乎其微,文人多不屑于去研究它,是因为它的主张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杨朱是一个“利己”之人,他最重要的主张就是“为我”和“贵生”。这种主张出现得很奇怪,也很有意思。有这样一个故事:墨子的弟子禽滑厘问杨朱:“如果拔掉您身上的一根汗毛,对社会有非常大的益处,您同意吗?”杨朱回答:“不行。”这就是成语“一毛不拔”的由来。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文章插图

这种主张也体现了杨朱对于自己利益的维护,天下利益是天下的,自己利益是自己的,两者同样重要,没有道理因为天下利益就要牺牲个人。也许看到这里,很多人会感觉这个杨朱很自私,但其实不是,他还有另一个主张“贵生”。利己主义者往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损人利己”的事情他们做起来没有多大的愧疚感,所以经常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做借口。但是,杨朱不是一个利己主义者,他不愿意为了天下利益而牺牲小我,同样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利益而使他人为之牺牲。即他既反对别人侵害自己的利益,同样也反对自己去侵害他人的利益。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文章插图

这就是杨朱的政治理想,让所有人都得到保护、都能拥有不受侵害的权益,他想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秩序。所以说,杨朱不是一个自私的人,只不过他的主张有些过于理想化。如果我们再深入挖掘一点,探究一下当时社会的背景,就会感觉杨朱的观点其实非常有社会价值。杨朱生活的年代,一般认为是属于春秋战国之交,很难断定细节,但根据文献记载和学者考证,大致范围就在于此。这个时期的社会阶层其实比较固定,不像汉朝之后,阶级变得流动,界限不是很分明,毕竟刘邦自己就是出身微末而有天下。当时的社会平民和贵族是有着非常鲜明的界限的,即使是得到重用的“士”,其实也有很多都是“寒士”,真正能达到上层社会的是很小一部分人,更别说还有“士”之外的普通百姓了。


墨家@“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此言有什么目的?
文章插图

考虑到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杨朱其实是为了这些普通百姓而发声的,他反对很多国家的统治者以牺牲平民的利益来供养贵族,发动战争。在他看来,贵族的利益也好,平民的利益也好,都应该得到保护。所以杨朱之学在当时是非常著名的学说,是和墨家齐名的显学之一,有非常多的支持者。只不过后来孟子等人的反对、故意曲解,又经过秦代的“焚书”,使得这一学派的主张只能散见于《孟子》、《庄子》、《列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之中,鲜有人去研究与传播。主流观点认为杨朱学派是道家分支,但从其主张来看,或许不是道家学说。历来认为其主张来自于《道德经·第十三章》: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其实有点牵强,两者承继并不明显。而同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旗帜鲜明地反对杨朱的观念,所以将其归入道家似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