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大禹制九鼎、秦始皇之传国玉玺、兰亭序真迹有没有重现天日的可能
《兰亭集序》真迹尚有重见天日的可能性,传国玉玺重出江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至于大禹九鼎,恐怕永远只是个传说了。
文章插图
《兰亭序》真迹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亲朋好友,在绍兴兰亭“修褉”。所谓修褉,就是一种以泼水祈福消灾的祭祀活动,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上有场景再现。
当然,一群贵族文友聚在一起,也少不得增加点节目,比如饮酒作乐。席间有人提议,何不借景赋诗,然后把大伙儿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编成一部《兰亭集》?
于是在美景美酒的催发下,一篇篇华丽的文章汩汩而出。当晚,人醉了,心飘了,走路也打晃了,《兰亭集》也截稿了。按照出版物的规制,还缺一篇《序》,于是众人把这个光荣的使命交给了书法最出众的王羲之。
文章插图
王羲之也不客气,他在半“断片”的状态下挥毫泼墨,写完扔下笔倒头大睡。
第二天日上三竿,王羲之才感觉“又回到了人间”,脚步总算能踩实了。他来到书桌前,一眼看见昨晚自己的作品,顿时愣住了:“哇塞,这是我写的吗?咋这么飘逸遒劲呢!”
他迅即提笔,将这些文字反复重写,可不管他怎么尝试,这辈子王羲之都没能写出与《兰亭序》相提并论的作品了。
所以,《兰亭序》成了连王羲之也不能复制的孤品、绝品,也成了书法界的“佛骨舍利”。
当然,这幅作品也成了王家人的传世之宝,即便地位显赫的皇家,想一睹它的真容都难于上青天,比如唐太宗李世民。
文章插图
李世民青少年时期热衷于打仗,不喜欢读书,平定天下后常年跟文人墨客打交道,逐渐迷上了书法。在虞世南、褚遂良等书法大师的指点下,李世民的书法艺术飞速进步。
就像登山者一定要征服珠峰一样,李世民也在想方设法试图得到《兰亭序》的真迹。
此时,《兰亭序》已经落在了王羲之第七代孙智永和尚的手上。这位智永为了能达到先祖的艺术水平,数十年不下楼,潜心临摹《兰亭序》。李世民得到消息,曾经向他重金求购,但智永回绝说,那是江湖传闻,真迹不在我这里。
后来李世民派了一名官员,用欺诈的方式盗取了真迹,智永因此气得一病不起,一年后就死了。
文章插图
李世民就是《兰亭序》真迹在史书上最后一位有可靠记载的拥有者,此后这幅最具魅力的书法作品就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对《兰亭序》真迹的下落,一般有两种猜测:
一是它陪葬于李世民的昭陵中。不过,昭陵曾经两次遭遇大的盗掘,都没有见到《兰亭序》重见天日的记载。我们但愿它没被盗墓者发现,而不是被毁了。
二是它陪葬于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乾陵。李治和武则天也都是书法爱好者,有人猜测,之所以在昭陵没发现《兰亭序》,应该是被李治悄悄截留,并被带进了乾陵。
文章插图
乾陵一千多年来从未被盗掘,它几乎成了《兰亭序》真迹的最后一丝希望。
传国玉玺
相对于王羲之的真迹还存在希望,传国玉玺几乎不大可能再现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用和氏璧制成一枚国玺,它由李斯用鸟篆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由玉工孙寿雕刻而成,如果传到今天,足足2200多年了。
- 掐丝珐琅&清代铜胎珐琅香炉——珐琅器制作工艺发展的巅峰之作
- 西安美术学院@「津门网」用没骨法绘制花卉,这极其考验画家对笔墨色彩的把控
- 潇湘晨报记者骆一歌#中国式浪漫惊艳全球!冬奥会24节气倒计时短片制片人来自长沙这所大学
- 限制|真正聪明的人,只思考如何改变现状
- 事业编制|事业单位每年招人,如果超编了怎么办?了解一下什么叫控制数!
- 建筑业|月薪已开到上万,还是“招不到人”?建筑行业、制造行业均在列
- 创业|公务员或转为“聘任制”,年薪有望提升至20万,却有人欢喜有人忧
- 雍正&御窑佳品,卓绝之姿——明宣德御制青花缠枝莲纹小梅瓶|乐·赏
- |济南53岁“无声”漫塑师,手工制作冰墩墩引关注:力求做到完美
- 黑客|钓鱼世界纪录:你觉得钓获最大的鱼有多大?胆量限制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