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谟业!莫言:我有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管谟业!莫言:我有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文章插图

生活造就了艺术,而小说家更应该生活在真实中。对于这一点而言,作家莫言肯定感触颇深。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更是在2005年的时候表示,文学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而不是随时产生依附性。
莫言的故事看似荒诞不经,甚至离经叛道,但是无论从红红的高粱地,还是走到了酒的王国,他讲述的每个故事,描写的每个人物,都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被他经过文笔提炼,再加上文学的灵魂后,这些人物和故事仿佛插上了翅膀,开始飘荡在人们的内心深处。
故事本身就是现实的倒影,而莫言不希望作品依附在现实的某些形态上,其目的是想以更加客观的状态,看待文学和现实之间的纠葛和张力能有多么大的力量。莫言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还是跟作家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

管谟业!莫言:我有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文章插图

莫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他的童年记忆里全是吃不饱。小时候在村里放牛,望着一望无垠的田野,他想的也永远是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好吃。多年以后,当莫言自己开始创作,他便把一切与吃得有关的内容,用各种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中展示了出来。
他曾写过一个饿了几天几夜的人,为了不使自己饿死,而去吃麻风病人吃剩的面条。正因为有很多童年时代关于痛苦的记忆,所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不但有残忍,也有很多不美好的表达。
尤其借助莫言自己优秀的讲故事能力,很多不美好的事物,都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所以,一些读过莫言作品的读者,自然而然就会去做出比较。有些人觉得,莫言笔下全部是不美好的,他写的高密东北乡,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或者好事。

管谟业!莫言:我有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文章插图

【 管谟业!莫言:我有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残酷,是很多人对莫言作品的形容。有些人就会觉得,莫言的这种写作方式,揭露的黑暗太过严重,甚至是吹毛求疵了。所以,在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一些人便从作品的属性上攻击莫言,说他作品揭露了黑暗,正好迎合了西方社会的口味。
这种说法未免太想当然,莫言首先是为自己创作的。他认为文学作品不是唱赞歌的工具,也是出于对自己苦难童年的认知和理解。文学毕竟是一种记录,既然自己拿起了笔,就有义务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统统表达出来。
对于莫言来说,孩童时代的饥饿和贫穷是最真实、也最不能从脑海中抹去。随着自己笔力的成熟,他就用艺术的手法,把当年的很多想法,都写进了一个又一个故事里。
这是莫言认为文学应该真实表达的童年基础。一个人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他其后的生活和工作上的态度,都会受到当年经历的影响。尤其对一个作家来说,他看到和经历的东西,之后都会被归置到自己的文学王国里。

管谟业!莫言:我有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
文章插图

除了童年的经历,莫言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社会变革,同样也在影响着他的创作特色。莫言原名叫管谟业,曾经有人问及他笔名的由来,莫言说是父亲给他起的。意思也如字面想表达的那样,父亲希望他能谨言慎行,有些话不能说也不能写。
不过从后来莫言创作的经历和过程看,他明显“背叛”了父亲当年的初衷。莫言非但没有闭口,反倒用自己独特的文学语言敢说敢写。因为从他自己的角度看来,文学的创作,不应该受到其他干扰,应该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客观记录社会上发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