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如何塑造林黛玉、关云长这样的典型形象( 三 )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各色人物 , 所谓“上上人物”“上中人物”“中上人物”“中下人物”等细分 , 这是中国美学传统中以人物品藻来评判审美对象的风习在小说评点中的具体运用 。 《水浒传》中武松与石秀的故事颇有相似之处 。 金圣叹感叹武松受了冤屈“落落然受之 , 并不置辩” , 这样的英雄“如冰如玉” , 石秀则“一片精细 , 满面狠毒” 。 “务必辩之:背后辩之 , 又必当面辩之 。 ”这是金圣叹的高明之处 , 他不是通过英雄的膂力 , 而是通过英雄受委屈后的态度指出他们精神气象的落差与处世格局的分野 。 这样的小说评点 , 事实上是以人格境界来判分审美境界 。
更具超越性精神的《红楼梦》则以深情与苦痛中所隐藏着的人生大谜来成就整部小说的艺术境界 。 大观园的繁华无限、青春笑语的情境背后 , 是挥之不去的生命天问 , 令人肃然 , 仿佛天地间有超然巨眼 , 正凝视《红楼梦》中这群小儿女的命运 。 晴雯这样女仆的死亡 , 贾宝玉亦表现出无差别的大悲哀和大痛惜 。 其中 , 深藏着对情义的大执着 。 正是这超然眼界与无边悲悯的融合 , 让《红楼梦》的小说天地具备了王国维所言“宇宙的”“哲学的”艺术境界 。
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对艺术境界的自觉追求同样值得瞩目 。 以王安忆的小说为例 。 探寻城市中人与时代的关系 , 始终是王安忆小说的重要主题 。 她笔下的都市普通人 , 无论是《富萍》中从乡下到城市讨生活的女主人公 , 还是《流水三十章》《桃之夭夭》中从城市走入乡野又回到都市的女青年 , 抑或是《考工记》中与城市一座老宅相伴随的小学教师 , 他们的命运总是要接受时代浪潮的不断考验 。 大跨度的时间变幻 , 不同形态的空间衔接 , 王安忆笔下的人物无论处于历史的浩荡激情还是静水深流中 , 他们的爱情、友情、亲情 , 以及职业、居所等总是面临着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 。 如此 , 这些主人公需要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不断应答命运难题 。 由于这种应答皆来自日常生活的感性层面 , 王安忆许多作品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孤独坚守、负重致远的气质面貌与人格境界 , 不但是可信的 , 更是可亲近的 。 小说中的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 不是在书斋里想象来的 , 而是在与那么多平凡的“他人”同命运共呼吸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 逐步形成对城市和个体历史的判断、感悟与诗意的遐想 。
当代小说创作 , 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 , 不但需要出色的故事、人物与结构 , 更需要经由复杂乃至艰难的经历与思考后 , 呈现主人公高逸人格与开阔胸襟 。 经历时代浪潮拍打之后所拓展开来的人格与境界 , 才可能形成独特的神情气韵 , 进而召唤当代阅读者的“审美归属感” , 塑造新的文化记忆 。 当代小说创作以境界为旨归 , 方能既有充实的内容 , 又显智慧的穿透力 , 既有叙事的精度 , 更有精神气象的广度、深度与韵味 。
(作者:余岱宗 , 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