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文学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开拓延伸自身价值

戏剧@文学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开拓延伸自身价值
文章插图

时下,根据作家梁晓声同名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正在热播,全剧以“小故事”展现“大事件”,通过描写普通百姓在大时代下始终如一的坚韧善良与乐观向上,呈现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引发了无数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普遍赞誉;同样在年初,一部改编自祈祷君同名小说的网络剧《开端》,以其新颖的主题设定、缜密的情节设计、“无限流”的故事结构,也收获了较高关注度和良好口碑,成为今年首个网络“现象剧”;而在话剧舞台上,由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主角》即将亮相西安,《红高粱家族》《我不是潘金莲》等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也将陆续在年内登上舞台……一系列关于文学与影视、戏剧深度融合、联通发展的文艺创作,正在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延伸着文学的价值。那么,当前的文学改编作品体现了什么样的特点?面对其他文艺门类向文学“母本”回归的趋势,“文学+”又会为其内容与形式带来哪些新的内涵?
纯文学成为影视改编的重要“母本”
纯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风潮,并非近几年才兴起。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有《芙蓉镇》《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菊豆》《围城》等一大批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影视作品根本上追求的是臻于完美的艺术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精神旨归,这一点跟文学是相通的。纯文学由此成为影视作品的重要文本来源,为优秀影视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新世纪以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需求的激增、网络时代的到来、一批又一批“流量”的更迭,影视作品和纯文学一度渐行渐远,创作资源大量向通俗文学、网络文学倾斜。
戏剧@文学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开拓延伸自身价值
文章插图

相较于纯文学,通俗和网络文学作品在叙事上更照顾读者,注重故事情节的连贯和跌宕,阅读更轻松、传播更迅速,本身就有庞大的读者基础,也更受影视行业青睐。新世纪以来,尽管也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长恨歌》《历史的天空》《暗算》《推拿》等不少纯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涌现了不少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改编作品,但与根据通俗和网络文学改编作品所形成的话题热度相比,纯文学的影响力依旧没有得到更好彰显。然而,这两年影视创作的风向正在发生变化。作家、编剧海飞认为,在近年来的文学作品影视化改编市场上,根据网络文学和通俗文学改编的作品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网络文学本身体量庞大,“日更”的模式导致故事架构不稳;网络文学版权费用过高,导致改编编剧费用下降,从而丧失一批原创能力强的编剧的加盟等。与之相对应的,是纯文学渐渐为影视市场所青睐。像电视剧《装台》《我是余欢水》《叛逆者》《突围》、电影《兰心大剧院》《第一炉香》等改编自纯文学作品的影视剧在近一两年中集中亮相,预示着影视改编将向纯文学再度靠拢。而电视剧《这边风景》《主角》《繁花》《北上》《丰乳肥臀》《文城》《古街》等影视项目的扎堆发布,更是显示着纯文学正在重新成为当下影视改编的重要内容资源,精耕细作、内容为王才是影视健康发展、赢得观众认可的根本。
戏剧@文学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开拓延伸自身价值
文章插图

戏剧@文学以不同的呈现方式开拓延伸自身价值
文章插图

“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最佳母本,是有根须、会生长、生动灵活的。文学和影视的结盟,将使文学更走向受众,也会让影视更接地气,并且有稳健扎实的根基。在故事的海洋里,小说有无数种徜徉的方式,影视改编无疑是为大众创作精品的最直接的一种形式。”海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