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刘先银经典点说《孙子兵法》,品读艾美校训:尊德问学,广大精微(12)


故以火佐攻者明 , 以水佐攻者强 。 水可以绝 , 不可以夺 。 夫战胜攻取 , 而不修其功者凶 , 命曰费留 。 故曰:明主虑之 , 良将修之 。 非利不动 , 非得不用 , 非危不战 。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 , 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 , 不合于利而止 。 怒可以复喜 , 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 , 死者不可以复生 。 故明君慎之 , 良将警之 ,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
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 , 出征千里 , 百姓之费 , 公家之奉 , 日费千金;内外骚动 , 怠于道路 , 不得操事者 , 七十万家 。 相守数年 , 以争一日之胜 , 而爱爵禄百金 , 不知敌之情者 , 不仁之至也 , 非人之将也 , 非主之佐也 , 非胜之主也 。 故明君贤将 , 所以动而胜人 , 成功出于众者 , 先知也 。 先知者 , 不可取于鬼神 , 不可象于事 , 不可验于度 , 必取于人 , 知敌之情者也 。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 , 有内间 , 有反间 , 有死间 , 有生间 。 五间俱起 , 莫知其道 , 是谓神纪 , 人君之宝也 。 因间者 , 因其乡人而用之 。 内间者 , 因其官人而用之 。 反间者 , 因其敌间而用之 。 死间者 , 为诳事于外 , 令吾间知之 , 而传于敌间也 。 生间者 , 反报也 。
故三军之事 , 莫亲于间 , 赏莫厚于间 , 事莫密于间 。 非圣智不能用间 , 非仁义不能使间 ,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 间事未发 , 而先闻者 , 间与所告者皆死 。 (莫亲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成为亲信了 。 赏莫厚于间:指没有比间谍更应该得到丰富的奖赏了 。 事莫密于间:没有比间谍的事更应该保守机密了 。 间事未发:用间之事还没有开始进行 。 间与所告者皆死:间谍和告知用间之事的人都要处死 。 )
凡军之所欲击 , 城之所欲攻 , 人之所欲杀 , 必先知其守将 , 左右 , 谒者 , 门者 , 舍人之姓名 , 令吾间必索知之 。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 , 因而利之 , 导而舍之 , 故反间可得而用也 。 因是而知之 , 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 , 故死间为诳事 , 可使告敌 。 因是而知之 , 故生间可使如期 。 五间之事 , 主必知之 , 知之必在于反间 , 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
昔殷之兴也 , 伊挚在夏;周之兴也 , 吕牙在殷 。 故惟明君贤将 , 能以上智为间者 , 必成大功 。 此兵之要 , 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
后世影响
孙子兵法的传播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 , 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 , 朝鲜次之 。 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 , 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 , 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 据史书记载 , 在公元734年 , 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 , 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 。 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 , 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 , 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 , 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 , 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 。 而据一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 , 吉备回国后的第26年(公元760年) , 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 。 这说明吉备所带回的这批典籍中确实包括被人们奉为“兵经”的《孙子兵法》 。 如果这一记载准确无误的话 , 那么《孙子兵法》传入日本至少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