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顾随说唐诗气象

前言
说起唐诗 , 有一个词叫做盛唐气象 。
那么关于诗中的气象如何理解 , 自己创作的时候又如何体现呢?
叶嘉莹先生年轻时上顾随诗词课的笔记 , 出版了一本《顾随讲唐宋诗》 。 顾随先生解析沈佺期《独不见》时 , 特地分析了唐诗的气象 。
一、唐诗的神韵与气象
顾随先生认为:
唐诗之好处有两点:一 , 韵味(神韵);二 , 气象 。 韵味有远近 , 气象有大小 。
他还提到 , 每一种文体最早出现的时候 , 例如汉朝的五言诗 , 唐朝的七言诗 , 宋朝的词 , 元朝的曲 , 都有气象阔大的表现 。
从反面来说 , 例如晚唐的诗 , 字字雕琢而出 , 所以没有盛唐的气象 。
于是 , 顾随举例了沈佺期的这首《独不见》 , 认为这首虽然作于初唐 , 但是“气象好 , 色彩、调子好” 。
顾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顾随说唐诗气象
本文图片

二、七律第一《独不见》
《独不见》是乐府古题 , 又名《古意》、《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因此这首诗在《唐三百》中归类于乐府诗 。
但是这首诗也是早期最优秀的七言律诗 , 甚至被很多人认为是唐诗七律的压卷之作 。
卢家少妇郁金堂 , 海燕双栖玳瑁梁 。
九月寒砧催木叶 , 十年征戍忆辽阳 。
白狼河北音书断 , 丹凤城南秋夜长 。
谁谓含愁独不见 , 更教明月照流黄 。
这是很常见的闺怨诗 , 写的是长安少妇 , 思念她十年不归的丈夫 。 姚鼐评价这首诗说:
“高振唐音 , 远包古韵 , 此是神到之作 , 当取冠一朝矣 。 ”
杨慎在《升庵诗话》中 , 明朝人(何景明)把这首诗评为唐朝七律第一:
宋严沧浪取崔颢《黄鹤楼》诗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 近日何仲默、薛君采取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一首为第一 , 二诗未易优劣 。 或以问予 , 予曰:崔诗赋体多 , 沈诗比兴多 。
顾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顾随说唐诗气象
本文图片

三、唐诗气象
这首诗的气象 , 首先体现在颔联 。
前一句写长安闺中:九月寒砧催木叶 , 后一句写边塞:十年征戍忆辽阳 。 一个“催”字写的是秋景萧飒 。 一个“忆”字说的是人间愁苦 。
顾随评价这两句诗:
音节如此朗畅 , 气象如此阔大 , 以视后人 。 一写愁苦皆被愁苦压倒 , 真乃天地悬隔也 。
颈联两句 , 也是长安与边塞的对比 。 只不过前一句写边塞:白狼河北音书断 , 后一句写长安:丹凤城南秋夜长 。
顾随评价道:
又是一句塞外 , 一句闺中 , 开合之妙 , 真与三四句相同 , 而所谓气象与音节者 , 殆将过之 。
音节 , 指选字发音响亮 。 气象 , 指时空的开阔 , 景物的宏大 , 并且有一种向上自信的精神力量 。
从这首诗来看 , 虽然写的是思念之愁苦 , 但是也反映出因为将士的奉献 , 边关固若金汤 。 只是对于初唐勤于用兵 , 却不体恤将士提出了批评 。
颔联与颈联需要对仗 , 顾随提到:
这四句中 , 寒砧对征戍 , 音书对秋夜 , 不工 , 而气象好 。
律诗中的佳对 , 往往不是公对而是宽对 。 工对容易合掌 , 容易给人多余雕琢的感受 , 反而不如宽对 , 有开有合 , 时空范围大 , 气象更大 。
顾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顾随说唐诗气象
本文图片

四、气象的区别
唐诗气象好 , 反观宋诗 , 顾随举了两个例子 , 如陆游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