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梁晓声聊《人世间》:生活变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梁晓声聊《人世间》:生活变好了 , 更要看看从前
本文转载自凤凰网读书
“觉得苦吗?嚼嚼自己咽了 。 ”这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人世间》中 , 演员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的一句台词 , 道尽人生百味 。 作为成长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东北小城工人 , 他与生活在家乡这个小社会的亲友 , 和与时代步伐紧紧相扣的几代人共同构成了人世间最平凡也最不俗的人物群像 。
2月10日 , 我们和《人世间》原著作者、作家梁晓声做了一场直播 。 这位古稀之年的长辈 , 以“我想把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的拳拳之心写下这个时间跨越半个世纪、三代人的家族故事 , 自与同为东北籍的导演李路畅谈、一拍即合后 , 又给予了这部改编剧作最大的包容和身体力行的支持 。
这些天 , 他也每晚坐在电视前 , 与全国观众一起追剧 。 在这场对话中 , 他从父亲参与“大三线”建设说起 , 念及哥哥的病、弟弟和与工友们的情谊、自己如何在艰难条件下求学、找工作、养家糊口 , 从当知青时弄丢的几本书到“上山下乡”时的每月工资等种种细节 , 无一不是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一辈子的生活缩影 , 而这也将是我们理解剧中角色、理解自己的父辈和祖辈的重要索引 。
以下为本场直播的文字实录 。
01
生活中还是好人多
凤凰网读书:您最早为什么会写《人世间》这样一本书?
梁晓声:这也是李路导演见到我之后提的问题 , 我告诉他最初只是一些个人情愫 。 我的父亲是“大三线”建设工人 , 从50年代中期就离开家了 , 每隔几年才回一次 , 后来他探家的时候 , 我又下乡了 , 不能回家 。 实际上我曾经是一个和父亲见面次数很少的少年 , 写这本书是想弥补感情上的缺失 , 尤其是父亲去世后 , 我总觉得要用文字致敬一下他们那一代工人 。
还有一种情愫是 , 后来我和大弟弟都下乡了 , 家里只有母亲、哥哥、一个妹妹、一个小弟弟 。 我的哥哥患有精神病 , 所以小弟弟承担的家庭重担可能比我和大弟弟在下乡的边疆承担的更重一些 。 这些留在城市普通劳动家庭的青年 , 在我们的文学、戏剧、影视剧画廊中几乎是缺失的 , 他们被表现得非常少 , 是沉默的一代 , 那么我就为他们写本书吧 。
凤凰网|梁晓声聊《人世间》:生活变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文章图片

《人世间》 , 梁晓声著 , 中国青年出版社
还有一点 , 原著中写到共乐区 , 也就是光字片 , 光字片是一个当年脏乱差的街区 , 仅在哈尔滨市这样的街区就大约有十几个 , 那么这些街区的这些普通家庭 , 我觉得我作为作家 , 有责任为他们做一种时代的记录 。 虽然街区是脏乱差的 , 居住的环境是逼仄的、狭小的 , 但是那些父母们依旧培养出来了优秀的、品性良好的一代青年 , 小说最初的名字是《共乐区的儿女们》 , 意思其实就非常明确了 。
还有就是回望我走过的路 , 我觉得有那么多好人帮助过我 , 就像原著中的周秉昆 , 遇到了很多好人 。 所以我也要把自己对这些与我有缘、于我有恩的好人的感恩记录下来 。 我看生活恐怕还是好人多 , 这是我对生活本质的一种坚信 。
所以李路导演问的时候 , 我就这样回答他了 。 我也反问他 , 你为什么要把这样一部作品拍成电视剧呢?因为找他的人很多 。 他说 , 我对工人题材有感情 。 他说这话的时候大动其情 , 说在他成长的过程中 , 东三省是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 所以他经历了大型国企蒸蒸日上的时期 , 见证了工人作出的贡献和转折时期的下岗 , 他也有少年和青年时期的伙伴是工人家庭子弟 , 对他们有感情 , 他对中国工人阶级面对阵痛时的坚韧性是心怀敬意的 。 我们俩立刻在这一点上达成了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