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东野语!乾隆两次想毁掉的神作,与他有关( 二 )


周密常常跟随着父亲四处拜访文友,听闲居行都的退珰老监谈论先朝故事,又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的奇闻轶事、风土人情,给他小小的心灵埋下了一颗种子。
成年后的周密,几乎有二十年(1257-1276)的时间一直客居在临安,依附着岳父杨伯岩的儿子们生活,同时也兼任僚史这一类小官。
周密的一生都没有登第,早年间曾以门荫应试吏部铨试得了第十三名。他既没有过李白杜甫那样的漫游和漂泊,也没有苏轼辛弃疾那样的大起大落升沉不定,有的不过也是怀才不遇,正如封建时代大多数文人的遭遇一样。
溪上垂垂雨又晴,泪荷颦柳满沙汀。
水声不洗千年恨,山色空馀六代青。
感慨有诗怀故国,英雄无泪泣新亭。
孤忠耿耿人谁会?酌酒钟山试乞灵。
——周密《次程仪父游清溪》
景定二年(1261),周密在当时的临安知府马光祖的幕下谋得了一份工作,帮忙协理京畿漕运,但不到两年却卷进了“买公田”案中。
当时南宋经济濒临崩溃,国库空虚,边费严重不足。当朝宰相贾似道提出实行祖宗限田之制,官买公田。本来公田法有其积极的一面,可惜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最初设定的路线,以至于变成了“借戕民以富国”。
景定四年,周密得到了一个任务——前往毗陵(今江苏武进)催督买田。周密是个刚肠嫉恶的正直人,他一到任所,就着手调查当地土地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底下人呈报的买田浮额的十分之三,尽自己所能放免了部分坑害农民的公田。
这不是明摆着要跟上头对着干么?周密听说贾似道准备给他小鞋穿,甚至还有性命之忧,立马就提交辞呈,拂衣而去,毫不留恋。
齐东野语!乾隆两次想毁掉的神作,与他有关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只是这一份潇洒的背后多多少少也会有些不甘,在一首写给友人的诗里,他自嘲自己已是朝廷的“无用之木”“不燃之灰”。
季鹰次第赋归来,底用莼鲈苦苦催?
顾我已如无用木,从人自笑不燃灰。
江湖空有忧时叹,朝野应多济世才。
不信子牟存阙意,可能全付与衔杯?
——周密《次竹窗见寄韵》
风波过后,周密从湖州又回到了临安,开始和杨缵、张枢等人闲游,他们吟风赏月,切磋音律,磨练词艺,对当时的词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后的十几年中,周密都过着一种似隐非隐、亦俗亦仙的生活,他渴望一展抱负,兼济天下,却又消沉在低级掾吏的无穷案牍公务里。一直到德祐二年(1276)三月,临安城破,南宋覆灭。
02那年的冬天,周密在会稽(今浙江绍兴)造访了王沂孙,两人同蒋捷、张炎一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
故人依旧,然而世事已非。二人同游会稽的蓬莱阁,周密观河山而痛哭,写下了充满亡国之恨的名篇《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步深幽。正云黄天淡,雪意未全休。鉴曲寒沙,茂林烟草,俯仰千古悠悠。岁华晚、飘零渐远,谁念我、同载五湖舟?古松斜,崖阴苔老,一片清愁。
回首天涯归梦,几魂飞西浦,泪洒东州。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最怜他、秦鬟妆镜,好江山、何事此时游?为唤狂吟老监,同赋消忧。
之后,周密历尽艰危回到湖州弁山下,开始了亡国后的隐居生涯,而王沂孙不久后将在“不可以仕而不可以不仕”的政治环境里仕元。
宋朝亡了,但是对于很多人,尤其是对于宋朝的知识分子来说,宋朝长存于他们心中。
元代大儒郝经曾说:“宋有天下,文治三百年,其德泽庞厚,膏于肌肤,藏于骨髓。民知以义为守,不为偷生一时计。其培植也厚,故其持藉也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