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沉艳的花间词

《花间集》收录唐代皇甫松词作十二首 。 其名作《采莲子》二首云:
菡萏香连十顷陂 。 (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 。 (年少)晚来弄水船头湿 , (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 。 (年少)
船动湖光滟滟秋 。 (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 。 (年少)无端隔水抛莲子 , (举棹)遥被人知半日羞 。 (年少)
此词主唱每唱一句 , 歌队诸伴则以“举棹”“年少”相和 , 音乐表现形式活泼跌宕 , 二词亦复情致宛然 。 第一首写采莲少女贪戏而忘劳作 , 傍晚时分犹自跳入水中 , 捉野鸭上船 , 恐其逃脱 , 遂脱下红裙裹住鸭子 , 预备带回家中 , 情态稚憨可掬 。 第二首则写少女怀春 , 因见少年姿容伟美 , 不觉任由船儿在湖中飘荡 。 她信手摘下莲子 , 抛向少年的船上 , 浑在有意无意之间 , 但少女的矜持 , 又使她怀疑被人看出心事 , 蓦然一阵羞意上涌 , 脸上飞起了红云 。 这种妙笔 , 真可谓体贴入微了 。 而其所以动人 , 便在于少女心思的天真无邪 。
《花间集》奠定了词的基本风格 。 花间词人 , 整体上表现出沉艳的审美蕲向 。 沉艳是色貌如花而骨重神寒 , 沉是沉着 , 沉着是词人诚心正意地写作 , 才会形成的境界;花间词人下语用字 , 精妍古雅 , 相对于诗中语汇的朴厚凝劲 , 词中的语汇要绮艳得多 , 此所谓“艳” 。 花间词人似乎终日在芳筵沉醉 , 但他们的潜意识里不无对现实的忧患 , 所以在大多为女子代言的曲子词里 , 流露出的都不是欢愉 , 而是幽怨 。 这种潜意识在花间词中表现得幽而隐 , 很难坐实 。 显而明者 , 则有薛昭蕴的《浣溪沙》其七:倾国倾城恨有余 。 几多红泪泣姑苏 。 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 , 越王宫殿半平芜 。 藕花菱蔓满平湖 。
萧继宗教授评曰:“小词而能发千古兴亡之感 , 扫一时轻绮之风 , 《花间集》中 , 不可多得 , 不独非其余七阕所能望尘也 。 ”
又李珣《巫山一段云》其二:
古庙依青嶂 , 行宫枕碧流 。 水声山色锁妆楼 。 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 , 烟花春复秋 。 啼猿何必近孤舟 。 行客自多愁 。
【少年|沉艳的花间词】此词汤显祖认为“酸语不减楚些” , 同为《花间集》中的异类 。 但二词实皆缘题所作 。 词体初兴之时 , 词牌即题目 , 故《浣溪沙》即咏西施 , 《巫山一段云》即咏巫山之神女 。 薛词立意甚新 , 上片写西施入吴 , 强颜欢笑 , 而心中思念越国 , 以致“倚风凝睇”;下片是说无论是当年争霸的吴越 , 还是倾国倾城的西施 , 都成过往 , 唯余满湖的藕花菱蔓 , 让人慨叹历史的无情 。 李珣词是借在楚王行宫遗址上建起的巫山神女庙而起兴 , 亦只是写兴亡之倏忽 , 但结以“行客自多愁” , 便归结到自身 , 使得词中凸显出了一个“我” , 而更能感人 。 毕竟 , 李珣是在前蜀政权覆亡后 , 不事新朝 , 甘做遗民的气节之士 , 此词也许作于蜀亡后 , 有深刻的个人情感印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