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波伏瓦眼中的鲁迅:中国人把他比做高尔基,但我发现他更接近契诃夫( 三 )
波伏瓦在文章中有过这样一段记述:“由茅盾和鲁迅在1921年1月领头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发表了其宣言,肯定了文学的政治作用:‘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提倡反映被压迫者‘血的文学和泪的文学’。”——这段记述虽然有个误会,即认为鲁迅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但认为鲁迅与此观点接近或大致相同,是符合实际的。
不过,由于收集资料的不易,波伏瓦在运用它们时有时显得不太均衡。一方面,她甚至寻读并引用了“左联”的理论纲领、“文学研究会”的宣言等并非广泛传播的资料;另一方面,她在资料的运用方面又显得较为仓促,有些地方还颇有错失之处。譬如她说:“1925年,他(鲁迅)发起的《语丝》评论创刊,当时的编辑人员包括讽刺和幽默作家林语堂和小说家老舍。”据笔者查寻相关资料,说老舍为《语丝》编辑显系失误。
另外,她介绍鲁迅“在南京完成了他的大学学业。”其实鲁迅当年在南京读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物铁路学堂,均非大学。她说鲁迅等人发起组织了“左翼作家联盟”,鲁迅当选为主席,似乎也有误会。鲁迅是“左联”常委之一,只能说是领导人,并没有任“主席”职务……但我们考虑到波伏瓦当时收集材料的不易,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这些不伤主旨的误读还是可以理解的。
当年,波伏瓦的介绍更多是针对当时西方一些对中国抱有偏见的人们的,所以内容在中国读者眼里可能并不显新鲜。但波伏瓦毕竟是一位敏锐而深邃的思想家,她对鲁迅的评述,许多见解对读者仍颇有启发;她观察问题的方式,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杨建民
流程编辑:L061
- 西蒙娜·德·波伏瓦|“女权教母”波伏娃:与萨特保持开发性关系,爱情不是女人的全部
- 模式|图书业的C2M模式走得通吗?
- 文学$波伏瓦眼中的鲁迅:中国人把他比做高尔基,但我发现他更接近契诃夫
- 妙招|6条妙招,让阅读区更好看、更好玩
- 高尔基|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经典流芳)
- 波伏娃|波伏瓦“成为”波伏瓦的困难与必然
- 萨特|制造波伏娃与成为波伏瓦:还原真实的波伏瓦
- 译本|西坡:初来乍到之高尔基
- 草房子|曹文轩:我写的多吗?看看巴尔扎克、高尔基
- 情人|为什么她们的青春期阅读离不开杜拉斯与波伏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