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波伏瓦“成为”波伏瓦的困难与必然
本文图片
◎陈嫣婧
1986年4月14日 , 波伏瓦在巴黎去世 , 遵照其生前意愿 , 人们将她葬在萨特的墓畔 , 这也是萨特的意愿 。 在那之后将近四十年时间 , 她不但成为众多女性渴望重新评价乃至重新塑造的对象 , 也成为她进行自我认识 , 乃至实现自我理想的情感投射 。 作为一名文化偶像 , 波伏瓦是成功的 , 而这也为这本名叫《成为波伏瓦》的传记写作带来了很大难度 。 它的作者柯克帕特里克毫不讳言 , 波伏瓦生前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及需求极为热烈 , 这直接影响到了以她的回忆录和日记为核心的大批一手资料的真确性 。 这位先锋女性 , 犀利的思考者和写作者在阐述观点时能够做到明晰有趣 , 富有洞见 ,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就愿意将自己全部的真面目袒露在众人面前 , 但这反而会在更大程度上引起了观看者们的好奇 。
【波伏娃|波伏瓦“成为”波伏瓦的困难与必然】也许人们真正介意的不过是 , 她有没有过上女性可以过的理想生活 , 或者说 , 她有没有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 这也是女性最真实的困境之一 , 即私生活永远伴随着公共话语的建构 , 或者说 , 私生活一定会遭遇同公共话语的分离 。 女人的身份同样面临这样的分离:她公共的身份及私人的身份 。 而敏锐的波伏瓦首先抓住 , 并用其最熟悉的哲学性思考加以阐释的 , 正是这种分离所带来的分裂 , 以及它所指向的根源:性别 。
二十世纪哲学面对前代哲学的态度 , 无论是继承 , 转化和否定 , 都显得更为激烈 , 更加彻底 , 无论是胡塞尔批判欧洲人文主义危机时的激烈 , 还是阿多诺论述现代文明的崩塌所导致的语言消亡 , 那种痛心疾首的语调和无比绝望的情绪 , 即使隔着书页还是会给人带来极强的心灵震颤 。 在很大程度上 , 留给二十世纪哲学和思想者们的那种沉着思考 , 从容生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 人人都知道这是一个随时面临崩塌 , 处处充满危机的时代 , 这种危机感和恐惧心理时刻抽打着人的理性 , 更潜移默化地渗入他们的肌肤、血管乃至骨髓 。
“危机哲学”应运而生 , 并且成为一种必然 。 而“存在主义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危机哲学” 。 于是 , 存在主义者们要求人在幻灭与绝望的生存处境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 作为一种对必然性毁灭的主动回应 , 就如西西弗斯对不断滚落的石头的回应 。 但是 , 这里的选择又不指向一条明确的出路 。 戈多的等待为什么成为荒诞?就因为这种等待失去了明确的对象 。 所以 , 存在主义哲学必然也充满了荒诞色彩 , 西西弗斯被尊为“荒诞英雄” , 他在战胜命运的同时也指证了命运的荒诞 。 而这种荒诞同样也深刻地显现在了波伏瓦身上 , 那就是一种性别意识的荒诞 。
波伏瓦对存在主义哲学最大的贡献即在于她从性别角度出发 , 为这一思想开辟了一个独特视角 , 既然必然性同时是一种荒诞感 , 那么性别的必然同样是荒诞的 。 对这一问题的反思直接促成了《第二性》的写作 , 也使她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女性主义者们的文化偶像 。 然而 , “第二性”并不是对女性性别本身的否认 , 而是指出当女性性别被历史化 , 或成为一种社会身份 , 社会角色时所必然会导致的荒诞 。 而它最终要表达的是 , 女性不能完全屈从于一般化的社会历史评价体系 , 因为这一套体系很可能只是“他的故事”(his-story)的连带产物 。
“第二性”是一种被排序和评价过以后的称谓 , 它人为地将女性排斥在主流历史叙事之外 , 男人的故事里没有女人 , 这不仅对女性而言是荒诞的 , 对男性而言 , 也同样是 。 与其说波伏瓦是在否认由男性权力构成的历史和社会形态 , 倒不如说是在否认那套体系以及用来表达这套体系的叙说方式对女性的全面孤立 。 她认为 , 女性同样需要一套属于自己的体系及与之相对应的表达 , 它产生于女性之所以成为自己的全部肉身体验和精神境遇 , 她强调“成为” , 就如柯克帕特里克给她的传记所取的书名——“成为波伏瓦” 。
- 科瓦列夫!清末民初,外国人眼中的北京春节:爆竹声中福运到
- 事物|在意大利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作品里,感受大西洋的风
- 瓦岗寨#隋唐小说为什么选择历史上地位并不高的秦琼做第一主角
- 玉华$诗词:雪残隐伏鸳鸯瓦,更恋枝条扮玉华
- |桃园三结义,瓦岗46兄弟,水泊梁山108将,为何人数越多实力越弱
- 翟让&桃园三结义,瓦岗46兄弟,水泊梁山108将,为何人数越多实力越弱
- 瓦尔登湖&复旦才女陈果:下半生最好的活法,读懂这六句话
- |“屋内添瓦,财走人败”,什么意思?这些讲究你不可不知
- 朗瓦|交广夜听|富人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心狠
- 瓦屋春雪@奖励20万!四川洪雅重金征集茶叶LOGO及宣传语 等你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