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东西问 | 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东西问)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中新社巴黎2月24日电 题: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中新社采访人员 李洋
中新社!东西问 | 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文章插图

在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诞辰220周年之际,中新社“东西问”在巴黎专访著名翻译家董纯女士,解读雨果的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及政论文章等。中国民众认识雨果是从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开始的,而雨果的戏剧被认为体现了法国浪漫主义戏剧美学的很高成就。因此,让中国民众进一步了解雨果戏剧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董纯说,2002年是雨果诞辰200周年,法国雨果文学会会长拉斯泰尔请她和她先生沈大力去观看雨果《笑面人》舞台剧。看了演出后,她觉得该剧立意深刻,特别是艺术设计新颖,成功促发人们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值得介绍给中国观众,于是将《笑面人》舞台演出本翻译成中文,推荐给曾长年与她合作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中新社!东西问 | 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文章插图

2019年12月,上海明珠美术馆携手巴黎博物馆联盟(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维克多·雨果:天才的内心”展吸引观众。中新社发 陈玉宇 摄
据董纯介绍,雨果的小说《笑面人》完成于1869年,前后创作长达四年时间。他在这部作品中运用浪漫主义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揭示的是“笑的异化”的普遍社会现象,表达了雨果对人类社会既立秩序不公正的愤怒和对劳苦大众获得自由与幸福的渴望。《笑面人》的创作标志着雨果向现实主义迈出一大步。
在董纯和沈大力的共同努力下,雨果的《笑面人》于2012年被搬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采用的便是由他们二人合译的中文演出本。
董纯说,《笑面人》搬上中国戏剧舞台获得了中法双方文化部门的共同支持,由法国戏剧导演带着她的团队到中国来,其中包括舞美、灯光、舞台设计、音响工程等一整套班底,以保持该作品在服饰等方面的“浓厚的巴洛克奇异特征”,成为中法文化交流合作的宝贵结晶。当时的法国驻华大使白林祝贺这部雨果戏剧在中国公演,表示很高兴看到这个剧目与曾为在中国推广法国话剧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国家话剧院合作,并在第七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上首演。
直接引进法方艺术人才,推动中国版《笑面人》取得成功,这是董纯与她先生对此次中法交流的欣慰之处:法国舞美设计师在幕启时,依据雨果的风景画《大海》摹绘海上风暴中波涛汹涌的场面;法国灯光设计师按雨果“光线与暗影”对比哲理,配合舞台背景,“展示出一幅黑白映衬的纯洁与邪恶对峙的凝重画卷”,而这一切都是在北京完成和实现的。
中新社!东西问 | 董纯:雨果戏剧如何在中法文学艺术交流中大放异彩?
文章插图

2019年8月,法国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这部音乐剧改编自法国作家雨果的传世经典,1998年在巴黎首次问世就获得了轰动,随后21年间,长盛不衰。中新社采访人员 杜洋 摄
董纯对采访人员透露,当时中国国家话剧院为演好雨果的这部剧投入了很大力量,时任院长周志强、副院长严凤琦、王晓鹰等人亲身投入和指导。周志强等亲赴巴黎与法方落实合作排演方案。雨果的经典名著、法国的编剧导演、中国的实力艺术团队,这样“前所未有、意义深远的中法联手合作,都基于我们对雨果的崇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