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梦!陈力 高尔基笔下的文学世界 不会在岁月中斑驳褪去( 四 )


还有一个,我的生活很丰富,我可能比同龄人对从事的行业、上过的学、见过的各色人等更多一点。我练武术,我也写诗写戏;我做田野调查,走遍穷乡僻壤,寻师访友;我交的朋友,和尚道士,三教九流。哪里有有本事的人,或者快要消失的传承技艺,我都跑到人家里去。我去过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当然,这也花费了我好多时间,但慢慢地我固定了写作、思考的模式,总之,创作赋予人的充实感,太有意思了。
采访人员:写作之外,你平时有什么爱好?
陈力:每周我都去潘家园书市,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20年。我觉得潘家园是全北京最可爱的地方,那儿的很多书贩子都认识我。
我在那儿的主要收获一个是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版的通俗文学,包括戏曲、评书、评话等等这类书籍,这种民间文学、民间传奇的书生动而丰厚,可以说是一种中国文艺体式的传奇呈现,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帮助。还有一个就是苏东文学的书籍,以苏联为主,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就开始翻译介绍出来,从戏剧、小说到文艺理论、表演理论、戏剧创作的方法论、评论,当时的翻译都非常及时、非常丰富。
采访人员:听起来你能跟他们打成一片。
陈力:哈哈,逛潘家园的好处在于,有时候还能满足我的虚荣心。有一次一个人拿着他自己从日本淘回来的印刷品跟书贩子在那儿交流。我在旁边就跟他聊了几句,说了这种日本回流中国的文物的一些特点。那个书贩子就对他说,“他是我们这儿最有学问的,你听他的就行了。”我当时一听还有点儿高兴,这些人见多识广,所以他的认可是有分量的。
但有时候也特别让人哭笑不得。有一次我在经常买书的一个老头那儿买了几本老英文书。他看见我拿这几本书,就说“你怎么玩英文书了”?我当时还没明白,他接着说,“拿这个能挣钱吗?”我才反应过来,他以为我是书贩子了。我不痛快地问他我挣什么钱,他说“你不卖书,你买那么多英文书干吗呢”?我走了之后,还听见后边的小贩跟那个老头说,“他们比咱们能挣钱,他们网上卖书。”哎呀,气死我了。
采访人员:除了逛潘家园,你日常生活状态是什么样?
陈力:我很充实,现在写作的比重越来越大。我觉得必须有一定的积累,缪斯的手才能触碰到你。这些年我自己处于接近相对成熟的艺术状态,也是时候发力了。
唯一矛盾的,就是写作和练功很难平衡。我发现尤其是写诗的时候,脑力能量的要求比戏剧更加剧烈,一写诗,会让我觉得我功夫都荒废了。我的莫逆之交、剧作家过士行老师经常对我的作品提出意见,我们无话不说。北京人艺创作室主任吴彤女士也是每次都对我的剧作提供中肯的评价。真诚的友谊是生活中的光,我要好好写。
文/本报采访人员 李喆 摄影/BENF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