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安居一地还是走南闯北?
张炜深度解析“唐代五诗人”
文学艺术是作家生命感受的总和 。 作为一位在当代文学创作上卓有成就的小说家 ,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张炜在古典文学赏析方面造诣颇深 。 他写苏东坡的《斑斓志》 , 有诸多新鲜独特之处 。 之后兴犹未尽 , 又择取王维、韩愈、白居易、杜牧和李商隐五位唐代重要诗人继续讲 。 授课稿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成《唐代五诗人》一书 。 这是张炜第六部中国古典诗论 , 其中观点充满独见 , 具有创造性和洞悉力 。 他对韩愈敬惜与深爱 , 对王维和白居易是清澈的辨析与洞察 , 对晚唐小“李杜”喜赏与推重 , 对李商隐无题诗则尤其喜爱 。
这些唐代诗人在张炜的笔下 , 生气勃勃地“复活” 。
除了李白“走南闯北”多数艺术家喜欢安居之地
这五位诗人 , 都是名人 , 被历代名家所解读 。 如今 , 要解读出新意、创见 , 其实很考验解读人的眼界、功底 。 张炜的分析非常精彩 , 比如他在分析王维时 , 特别阐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见解:类似于王维的“辋川别业” , 全世界许多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渴望安居 。 而且这个梦想实现与否 , 对于其艺术作品的创作成就 , 非常重要 。
张炜提到 , 艺术家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渴望好好安顿自己 , 另一种则走南闯北 。 王维属于前者 。 在“辋川别业”这个地方 , 不仅产生了王维与挚友裴迪唱和的诗集《辋川集》 , 而且对诗人一生及其诗歌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 “辋川”之于王维 , 首先是作为物质实体存在的 , 其次是精神与艺术的滋生地和投影地 , 具有极大象征意义 。 似乎可以断言 , 没有“辋川” , 王维便会失去良好的物质条件 , 也没有这段亦官亦隐的生活 , 也无从形成一个作为客观描述对象的基础 , 失去孕育诗人独特诗风的某种环境 。 “好像他的一切经历 , 都在为走向辋川做准备 , 而后来的道路也由此出发 。 他因为辋川而赋诗 , 缘此所成就的诗章数量居首;辋川也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 也许我们能够断言 , 没有辋川便没有王维的独特诗风 , 没有其世界观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 ”张炜说 。
张炜分析认为 , 李白属于后者 , 他在大地上四处游走 , 辗转不休 , 好像一生都没有停下来 。 杜甫似乎介于二者之间 , 年轻时“放荡齐赵间 , 裘马颇清狂”(《壮游》) , 后来到了成都建草堂 , 还经营过果园:“杂蕊红相对 , 他时锦不如 。 具舟将出峡 , 巡圃念携锄 。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总体看来 , 大多数艺术家还是喜欢有一个安居之地 , 经营一片土地和田园 , 但大多却苦于没有这样的条件 。 不仅是艺术家 , 所有人似乎皆是如此:渴望安居 。
一个人能够安居 精神才能有发力点
张炜提到的现象不只是中国文人才有 , 而是世界级的现象 。 比如托尔斯泰的雅斯纳亚大庄园、福克纳的罗望山庄等 , 类似者很多 。
法国革命失败后 , 雨果流亡国外时还在英属格恩济岛上修建了一座四层的“高城别墅” , 并加盖一座瞭望楼作为工作间 , 成为全岛的制高点 , 天气晴朗时可以远眺法兰西海岸 。 瞭望楼内装饰着一幅他亲手描绘的花瓣奇异的图画 , 穹庐与四壁皆用玻璃制作 。 雨果在这间阳光灿烂、海天一色的顶楼上写出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 , 文艺批评专著《论莎士比亚》等 。
- 解析!《二乔春满园》绘制解析
- 停尸间@执业四十多年,检验超过两万三千具尸体——传奇法医回忆录《非自然死亡》出版,深度披露停尸间里的真实故事
- 小事|中登集团学习群:5件小事,富养自己(深度好文)
- 长江|钓鱼只能去黑坑?休闲垂钓被深度“绑架”,负面效应让人担忧
- 大卫·莫雷诺|他用线条“画”雕塑,自带阴影感和深度感,跟一幅画没差
- 诗歌@茅奖作家张炜全新文化随笔《唐代五诗人》出版
- 浑融!李商隐模仿杜甫的一首诗,写于送别宴上,后人评价:仿的有深度
- 灯塔|高原上的灯塔
- 张炜|茅奖作家张炜最新随笔集解析“唐代五诗人”生命际遇
- 国家人文历史@排面!《国家人文历史》解析原神《神女劈观》,每句词都有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