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收藏的妙峰山十面锣 。周飞亚摄
云锣 , 又称“云璈”“仙璈”“琼璈” , 是一种应律乐器 , 即不因演奏手法而改变音高的乐器 。 中国传统打击乐器大家族中 , 云锣是常见又特殊的存在 。 它在音位的排列组合上不断精简 , 渐化为传统音乐的宫调框架 。
有关云璈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至《汉武帝内传》中的神话:“上元夫人自弹云林之璈” 。 《扬州画舫录》记载了20面与24面不同规格的云锣 。 宋人苏汉臣所绘《货郎图》与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上皆出现了十面云锣 。
一架云锣 , 连同云锣发出的清脆声响 , 乃至与之搭配的古老乐班 , 经年累月、循环往复地在乡村仪式中撩拨心弦、延续记忆 。 在古代 , 对于饱读经书的知识分子而言 , 文化或许是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 , 但对辛勤劳作的老百姓来说 , 文化就是家门口那此起彼伏的笙管铙钹 。
如今 , 云锣主要应用于地方乐种与民族管弦乐队的演奏中 。 在西安鼓乐中保存有双云锣(两架各10面小铜锣)与方匣子(一架6面小铜锣) 。 冀中地区有近百个“音乐会” , 比如葛各庄音乐会、北大阳音乐会、杜庄村音乐会、开口村音乐会等 , 十面锣依然是乐社中不可或缺的应律乐器 。 一些当代作曲家的创作中也会使用云锣 , 如作曲家贾达群创作的云锣协奏曲《极》 , 共使用了24种打击乐器 , 云锣作为主奏声部 , 横跨3个八度的音域 , 使用了33个音级 。
音乐学家张振涛在比对方响与云锣的音位及编悬体制后 , 认为后者部分继承了前者 , 原先具备16个音位的方响缩减至现有7个音位的十面锣 。 因此 , 现今云锣所承载的宫调体系 , 必然沿袭了唐宋时期方响的格局 。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收藏的乐器、古籍文献与音像资料都能查找到有关云锣的谱字信息 , 为我们解析传统音乐的宫调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 据文献资料 , 中国传统音乐有3种七声音阶 , 分别被称为正声音阶、清商音阶与下徵音阶 。 但关于清商音阶是否存在 , 一直存有争议 , 是云锣“一击定音” , 给出了答案 。 1958年 ,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所发现并入藏了一架十面锣 , 锣盘上依次写有“上、尺、工、凡、合、四、一”等十个谱字 。 2019年 , 有音乐研究学者发现 , 河北省雄县张岗乡韩庄村音乐会在演奏《琵琶论》与《四季阿郎》时 , 是以“尺”为“宫” , 其所用云锣上谱字的排列顺序与馆藏妙峰山云锣一致 , 呈现的却是清商音阶 。 至此 , 清商音阶的存在终于得到实证 。 所有中国传统乐器中 , 也只有音律固定、十面七音的云锣才能完整呈现3种音阶齐聚一堂的宫调体系 。
由此可见 , 乐器的构造与形制 , 都是按照人的不同需求被制造出来的 。 千百年来 , 从编钟到方响 , 再由方响到云锣 , 原来壮如编列的豪华逐渐简化 , 金声玉振转向市井繁声 。 乐器主人身份的变化 , 乐器功能与场景的变化 , 使依附于乐器的音位随之删繁就简 , 术语整合化一 。 民间乐师的聪明智慧 , 让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 , 做出了务实的选择 。 云锣的故事 , 让我们对乐器发展史、对传统音乐有了更深的理解 。 下次再听到云锣的演奏 , 你是否有些许不一样的感受?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中国艺术研究院|云锣:从金声玉振到市井繁声(传承之光)】《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26日07 版)
- 疫情|第50届香港艺术节开幕 冀疫情下丰富民众精神生活
- 疫情|“青出于蓝胜于蓝”蓝印花布艺术作品展在宁波举办
- 陕西|“国风有形”,中国美术馆新展年画、剪纸等民间美术
- 展览|“取材幽篁体”,上博藏竹刻艺术品首次赴欧展出
- 中国文化#文化时评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
- 档案库|【中国新时代诗人档案库认证诗人】邓铁 老师作品
- 董文斌|稷下学宫遗址确定!记者探访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
- 中国@韩国学者金在吉:华夏中国文明雄踞东方超万年,韩国古代属于中国
- 风气#“病态书法艺术”是一种不良社会风气,需要治!
- 汉语&中国诗词中的回荡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