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德的年节文化( 二 )


文化|广德的年节文化
文章图片

十五的灯火: 正月十五这天 , 我们湖北移民的规矩是一夜到亮必须点“长明灯” , 满屋子灯火通明 , 预示这一年的春天到来满园春光 。 曾记得没有电灯的年代 , 爷爷奶奶也不惜煤油 , 几盏煤油灯从正月十五的傍晚一直亮到正月十六的天亮 。 同时 , 还要和大年三十一样 , 在爷爷的带领下到祖先坟上送灯 , 那时受条件限制 , 就是用纸做的灯笼中间点个蜡烛 , 但仍然体现了血脉相承之情 。
十五的民俗: 每年正月十五 , 我们这里都有玩龙灯、旱船、狮子的习俗 。 那个年代 , 我们老屋附近比较有名气的龙灯是梧溪村上的“滚龙” , 琳塘村上的“坂龙” , 都是生产队组织民间艺人用竹篾编制而成 , 各村都有一支身强体壮玩龙灯的队伍班子 。 玩龙灯是有讲究的:梧溪村和琳塘村在开始玩龙灯前 , 首先要在本村子上进行祭祀活动 , 再在本村上每家每户门口玩 , 然后我们其他生产队派代表接龙灯 , 按接的时间先后逐个生产队玩一遍 。
文化|广德的年节文化
文章图片

而玩旱船较出名的是白马等村子 , 有时我们几个生产队还会接外大队外公社的旱船来玩 , 有一批专门唱旱船歌的民间艺人随旱船一起演出 。 玩狮子较出名的也是梧溪琳塘村上的 , 且专门有一只年轻的耍狮子的队伍 。 无论是玩龙灯还是玩旱船狮子 , 接来演出的生产队要办酒席供饭 。 而当年制作龙灯旱船狮子的开支都是当地村民摊钱 。
改革开放后 , 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 , 对民俗文化的重视 , 乡村给予了一定补助 , 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 。 那个时代 , 少儿时的我 , 从正月到二月二龙抬头 , 看龙灯旱船狮子民俗演出是我的最爱 , 因为晚上回来的晚 , 有几次白天在课堂上打瞌睡 , 还曾经被老师训过几次 。
二月二龙抬头我们广德市南乡人因为是湖北移民居多 , 虽然经过数代繁衍 , 但在文化民俗生活习俗等方面仍然保留了湖北老家传统 , 特别是在年节民俗方面显得十分突出 。 常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 , 二月二家家户户都备耕”之说 。
爷爷奶奶讲过;因为过了正月十五再走亲戚和平常一样 , 不算拜年 , 这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 。 所以正月十五过了到了二月二 , 也就是一年的春耕生产季节的开启 。 而我们老屋所在地的当年的几个大队 , 龙灯旱船狮子一直玩到二月二龙抬头为止 。 各生产队玩民俗的所有“装备”全部“刀枪入库” , 由生产队德高望重的民俗传承领头人负责保管 , 待来年过年春节时再拿出来重新整理 。 各支民俗队伍回归到正常的春季备耕的农忙中 。
二月二龙抬头 , 雨水逐渐增多 , 在搞大集体年代 , 生产队队长要开始忙起来 , 安排劳力整秧田准备播种 。 因为二月二是农闲和农忙的一个时间重要分水岭 , 所以生产队从此时要将农具和农药化肥等繁杂的农业生产资料备足 , 而不误农时 。
文化|广德的年节文化
文章图片

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 各家各户为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 二月二后 , 我清楚记得爷爷和父亲一天到晚都在田里 , 那时候 , 只有一个星期日(星期六我们在学校上课)必须和爷爷爸爸一起下田劳作 。 因为少不经事 , 所以在整个春节前后都是我们最快乐最休闲的时段 , 真可谓玩得不知道自己姓什么 。 那时每年过了二月二龙抬头时节 , 我自己也回归到了上学和帮大人做农活的正常生活轨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