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德的年节文化

王明发
第1099期
民俗文化是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烙印 , 更是每一个历史时代“底层文化”的演绎记录 。 由于时代的变迁 , 有很多习俗或遗失或淡忘 , 需要我们老一代记录下来 , 并作为永久的民族记忆传承下去 。
过年 一个昔日农村家庭过年的过程 , 就是年复一年的家族、亲友、乡邻、亲情、友情以及乡情的释放和延续 。 从我们的童年到青年再到壮年 , 过年的氛围很浓 , 我们家过年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个重要节点:
“忙年” 。 父母在世时 , 我们兄弟姊妹都在外面工作 , 每年从腊月初爸妈就开始忙起来 , 要准备充足的粮油、木柴木炭以及所有的吃穿生活用品 。 每年至少养两头猪 , 一头在年中时卖掉贴补家用 , 还有一头就留着过年 , 请屠夫宰好后提前腌制成腊肉(春节后给我们带一部分) 。 豆腐、千张、四方子 , 年糕、糍粑、糯米团等等都是自己进行原汁原味地加工 , 这些工作一般在腊月半都要完成 。 接下来还要做油炸食品和卤菜 。
文化|广德的年节文化
文章图片

尽管当年的住房是土墙房子 , 一些木质家具也很简陋 , 但父母特别爱干净 。 除夕之前必须完成所有打扫卫生的活 , 吃团年饭前必须贴好对联 , 按照我们湖北移民的风俗 , 爸爸会带着我们到祖先坟上上灯 。
“过年” 。 这是一年到头最重要的时刻 , 有几个环节: 即吃团年饭前先祭祖 , 然后全家开怀畅饮 , 用餐中 , 我们子女要先给父母敬酒 , 然后兄弟姊妹互敬 , 再由晚辈敬我们这一辈 。 所有的礼数必须到位 , 看起来繁琐 , 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家风传承 。吃完年夜饭后就是洗“年澡” , 干干净净、清清白白跨入新的一年 。 除夕夜全家守在火盆前烤火守岁 , 有了春晚节目的年代 , 我们一直看到结束 。
“拜年” 。 每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必须起得很早 , 因为爸妈已经给我们下达了“拜年”任务 。 天没亮要给亲朋上年过世的老人“烧新香” , 回家后要立马到外公外婆家拜年 , 一般情况必须在外公外婆家吃一餐饭 , 然后到姨妈小姨家拜年 。 下午必须到本村民组长者家拜年 。 正月初二 , 我们必须带着孩子到岳父岳母家“拜年” , 这是“孝文化” , 还必须要早一点 。 那时 , 父母还会给我们指定必须要上门拜会的亲朋 , 因为父母两方都是大家族 , 一个正月下来 , 要跑几十家 , 尽管昔日的春节就是一次次辛苦的旅行 , 但至今回忆起来 , 仍然十分留念 。
元宵节我们广德人常有“年小月半大”之说 , 意思是: 平时过农历传统节日和过年一样重要 。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农历“月半节” , 因此 , 我们的上几代人对过“正月十五”同样十分重视 , 而且有很多相关的民俗规矩 。
十五的团圆饭: 因为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 所以对过正月十五的记忆、对爷爷奶奶在世的一些做法还是记得很清晰的 。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天 , 早上 , 奶奶会煮一锅汤圆 , 每一个人必须吃一碗 , 期盼全家团团圆圆幸福圆满 。 中午或晚上和大年三十一样 , 必须烧一顿团圆饭 , 一桌菜不能少于12碗且必须成双 。 但是 , 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济条件限制 , 物资匮乏 , 一般农户烧一桌新鲜的大餐是烧不起的 。 因此 , 为了凑齐一桌正月十五的菜品 , 往往就是把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待客的“好菜” , 客人又不好意思“动筷子”的完整的鱼和粉蒸肉等菜品 , 拿出来经过加工 , 再烧几个家常菜就凑齐了 。 十五元宵节吃团圆饭前 , 和大年三十一样 , 要燃香祭祖 。